十二、自性的空无(1 / 1)

从各种角度来说,这位在我所有见过的病例之中都是比较特殊的,首先,大多数病患都是被亲戚、家家属或者具有工作关系的同事要求才来就诊的,而这一位却是主动寻上门来,他的到来充满了布道的意味。根据他的说法,他是为了寻找“同门”才来,因为他觉得在俗世之中,乃至禅寺之中都已经寻不到真正有佛性的人,所以他来这里结缘。

他原先是一位佛学方向的博士后,现在成了天钟禅院的常驻,兼任佛学院的研究生。

他人很随和,进入他的房间时,他正在打坐,双目紧闭,神情放松,两手交互托在肚前。

我:

“打扰了。”

他:

“不打扰,找个地方坐吧。”

我找了个地方坐下,他站起身来,给我倒茶。我看到他倒茶的手很稳。

和其他的患者相比,他大多数时候并没有表现地那么偏执,甚至都没有很强的自我性。

我:“你经常打坐吗?”

他:“以前每天都打至少四个小时。准确的说这也不叫打坐,这叫坐忘。不过最近我的右腿肌肉萎缩越来越严重了,只能够坚持两个小时。”

我:“坐忘?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他:

“用语言是很难讲的你明白的。那是一种自然的回归,忘记我执,找到真正的空我状态。”

我:

“空我?那又是什么样的感觉?”

他:

“那不是什么感觉,而是真实。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自我这个概念,自我这种感觉是一种错觉,是依赖外界的种种虚像产生的幻象。”

我:

“我看的佛学著作不多,这对我来说太过深奥了。”

他:

“慢慢的你就会懂进去的。当我们想到‘我现在存在’这个词的时候,你刻意去感觉一下,是不是就会产生一种空虚感?很多人平常工作、生活,忙于俗事,生活节奏排得很满,不会有那种感觉,但是如果你多花时间,好好静下来感觉一下自己的存在,你就会越来越陷入空虚状态。最后你会发现自己根本不存在。”

我:

“可我怎么可能不存在呢?我现在的嘴巴就在动,不就在和你说话吗,我的手也在挥动,你看?”

他:

“你要慢慢去感受,相对于你真正的‘自我’来说,你的嘴巴、手也只是一种外在。你要用剔除的办法去找到自我。你闭上眼睛,试试看。首先,你要在脑海里把你的手的功能剔除,然后把你的眼睛的功能剔除,然后把你的嘴巴,把你的鼻子,甚至心脏……这些一点一点地从‘我’这个整体概念中剔除出去,直到最后会剩下的那个东西,才是真正的‘自我’。”

我:

“可我怎么可能不存在呢?我现在的嘴巴就在动,不就在和你说话吗,我的手也在挥动,你看?”

他:

“你要慢慢去感受,相对于你真正的‘自我’来说,你的嘴巴、手也只是一种外在。你要用剔除的办法去找到自我。你闭上眼睛,试试看。首先,你要在脑海里把你的手的功能剔除,然后把你的眼睛的功能剔除,然后把你的嘴巴,把你的鼻子,甚至心脏……这些一点一点地从‘我’这个整体概念中剔除出去,直到最后会剩下的那个东西,才是真正的‘自我’。”

我照着他的说法稍微尝试了一下,三分钟后我睁开了眼睛。

他:“感觉到了吗?”

我:“什么也没有感觉到。应该说我做不到六根清净吧,心里总是有杂念,有些东西剔除不出去,忘不掉。”

他:

“呵呵,你要多试试啊。等你找到了那种感觉,你就会发现,自我只是一种幻觉,自我其实是一个巨大的空洞,一大堆有功能的器官组合堆积出来的更大的功能体,等你把那些器官功能重新一件一件剔除之后,依然剩下的东西,就是像一个空洞一样的东西,那个才是真正的自我。有些人也把它叫灵魂。”

我:

“很难想象那种感觉。”

他:

“这是需要下功夫的,如果谁都可以轻易做到,那就人人都成佛了。你可以把你的身体理解成一块滑动拼图,就是小孩子玩的那种不管怎么移动上面的图块,都始终会有一块空白区域的拼图。自我,就是你不管怎么移动其他图块,始终都剩下的那一块空白区域。”

之后,他给我讲解了不少《楞伽经》中的有关自性、八识的概念,因为以前在这方面并没有太多的积累,我理解起来比较费劲,但是他却孜孜不倦地跟我讲述着。

其实就我个人来说,很多的精神病患者都是思想丰富的大师,他们有着广阔的思路和有趣的世界观,和那些患者谈话的过程中你能够学到比专业书上要多得多的东西,甚至我本人就和不少精神病患者成了关系不错的朋友,他们中有部分人经过治疗后恢复了精神健康,也有不少人虽然还是保持着认知上的异乎寻常,却也和我有不错的关系。

当没有紧急的工作的时候,我也会和这些患者坐下来谈谈心,这不但是我个人的喜好,同时也是一种工作上的需要。

我:

“要说全明白的话也不确切,只能说是一知半解吧。也许是在自我这个概念上,我们的理解有偏差。”

他:

“自我这个概念,是人因为习惯才造出来的。其实,我们从出生到死,都做不到从真正外在客观的视角来看自己,从我们的眼睛出发,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是我们的手、脚、肚子、肩膀,或者其他的部位,然后我们就觉得应该有一个把这些部位统合起来的指挥家,那个指挥家,就叫做‘我’,但是那个指挥家真正的样貌,我们从来都没有看见。”

我:

“用照相机不行吗?”

他:

“呵呵,照相机拍出来的只是你的外相,照相机给不了主观的存在感,主观的存在感,只有从你自己的角度出发才能够体会到。那是一种‘在’的感觉,而在的本质,是空。”

我:

“这又绕回来了。”

他:

“是啊,又绕回来了。之前在大学任职的时候,我曾经和一些研究数学哲学的教授探讨过。他们提到过一个叫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的概念,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去了解了解,那个定理说这个世界上任何的公理、命题都是不完备的,不管我们说什么话,提出什么思想,都会因为自我指涉而出现悖论。就像‘我在撒谎’这句话,我一说出来,就变成了矛盾话,因为这句话涉及到了我,而不是他人。”

我:

“自我指涉这个概念我知道一些,就是说不管什么话,只要是涉及到自己的,往往就会出现悖论吧?著名的有理发师悖论,不过好像谈的有点远了。”

他:

“没有远。其实‘自我’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如果把宇宙看成一个公理系统,那么‘自我’就是这个宇宙存在的悖论,是宇宙的矛盾所在。自我这种主观的感觉,是因为宇宙这个体系的漏洞而产生的一种存在感。”

我:

“所以你说的坐忘,忘记自我,就是为了突破这种自我的矛盾?”

他:

“呵呵,就是这样,你已经悟了三分。佛学家和数学家还有物理学家有很多的共通点,当年爱因斯坦研究了一辈子物理,当他了解了佛学之后,他也感叹,他说的那些概念,早在公元前几百年就已经有了。佛学的深奥,是无法想象的。”

我:

“如果大师您真有一天破了自我,那会怎么样?”

他:

“那就会发生很有趣的事,目前来说的我修行还不够,想不到那么远的事。但是我猜也许整个宇宙都会变得不一样吧,因为这个宇宙目前是不完美的,有漏洞,而我把那个漏洞给填上了,它就变得完美了。当然又或者,我会破自性,超脱这个世界的拘束,去一个更圆满的世界,用你能懂的话说,就是成佛。”

因为和这位大师的几次谈话,我有幸了解了《法华经》、《楞严经》方面的知识,后来我又看了一些关于数理哲学的书籍,在这个过程中我受益良多,但是对于他所说的话,我只是信三分,存七分,这是我们这一行所必须抱有的做事态度。在所有人之中,精神科医师是最容易患精神病的那群人,而想要不被一些患者的世界观带进去,你就不得不尽量让自己走到功利主义的轨道上,承认自己只是个俗人,安于俗世,不单单是一种颓废,更是一贴最佳的生活处方药。

我想,用海德格尔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的话来结束这一篇短短的精神病人漫谈录是最适合的:

“令人惊讶的不是这个世界为什么存在,而是这个世界竟然存在?”

最新小说: 全职召唤法师 穿成病弱反派后 从乡村球队走向豪门列表 小倾心 北地枪王张绣 召唤玩家后我成了海王 火影中的学习大师 下路禁止秀恩爱[电竞] 木叶之赚钱养家 变身反派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