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如此便宜,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所以他把从各种生意赚到的钱都用于修路了。
现在有那么多的路需要修,他总是担心钱不够用的。
如今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些地方得到优先发展的机会,原因是马林等人希望这些地方可以超前一步,把更多新科技给解锁了。
比如现在各地使用的粮食种子质量都不够好,各科研组织还没真正搞懂育种技术呢。
他的思路是,修路的过程中,修路工人也有了一些钱,可以用于消费,然后经济便会获得一定的发展。
他这是大规模的招募筑路工人,铁路、公路公司把道路非为不同的路段,承包给由当地人组成的筑路队,筑路工的基本要求是身体比较健康,经常到沙狗神庙做任务。
沙狗神庙的重大好处就是可以改善大家的品行,消除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大公司聘到信仰沙狗神庙的员工的时候会觉得非常舒坦,公司的管理层也都是信徒,于是员工也比较喜欢他们,于是工作做起来就比较容易。
为什么世界各地一开始都对铁路交通那么重视呢?
因为铁轨的修建非常便宜,比大马路便宜多了。火车一截车厢不见得比同样长度的公交车重多少,铁路并不是承重能力更强,而是施工更容易,地基不需要打太结实,枕木和铁轨的结构大幅度增加了承重面积,使得路面不容易下陷。维修起来也是更容易。
即使大城市,修建街道也很不容易。
所以马林决定更大范围内推广有轨电车。
路好修,车好造,带来的方便够多。
燃油贵,但是煤便宜,电相对来说也比较便宜。
如今的条件,已经可以把铁路修建的四通八达的了,所有有一定价值的城市都必须通铁路,方便大家出行。
铁路修的快。
如今的火车相对来说,很不舒服,脏,异味重,夏天热、冬天冷。
但是考虑一下老百姓的生活条件,这种情况是可以接受的。
东翼洲的铁路估计一年内就能够修好,南翼洲和东南翼洲的估计两年内就能够修建的让人满意。
北羽洲差的有点多,现在先修第一期。
公路的施工则是麻烦多了。
之所以要从当地招募筑路工就是因为要修的公路里程数太多了,专业的筑路队压根就忙不过来,所以可以就近招募筑路工。
于是这又涉及到了技术人员是否达标、筑路工技能是否达标的问题。
小工的活,基本上从附近随便找个农民都能够学会,可是路到底合不合格,具体应该怎么施工,这需要技术员在场,而且老师傅的手艺肯定比新人强多了。
现在的问题是,整个世界都没有多少人懂得公路应该怎么修,这是种新事物。
实验室那边给出一个技术标准,培训技术员,然后就出去先修一修看看效果。
前一次修路***的过程中,大家总结了不少经验。
如今施工标准上有所更新。
这九年时间以计划经济的方式搞了不少大项目,不少行业有了自己的施工标准可供技术员和一线工人参考。
对大部分人来说,施工标准乃是新事物,为什么要有这种标准,以及标准的合理性,他们可能都存在疑问。
所以筑路队不是那么容易就建立起来的,需要进行一定的培训,并且新加入的施工员每天都必须接受一些课程。
农村的这些施工员在非农忙季节基本上没啥事做,所以能有筑路队管食宿,并获得一定的工资,算是一种正当营生。
其中有不少愿意长期从事这项工作。
如今的施工设备比两年多充足多了,原材料也比较充分。
大部分路都是石子路,这种路已经挺方便的了,车开在上面比较舒服,自行车、三轮车也比较容易蹬,拉车的人都知道,上了石子路之后会省很多力气。
现在的要求是所有村都存在石子路通往附近的乡镇,乡镇必须有足够宽的石子路通往附近的城市,关键城市必须有火车站。
现在的车辆并不够多,但是并不代表着以后就不多。
另外也要修建一种更宽、速度更快的公路,用于连接各个大城市。
这里有种跟沥青类似的材料,价格更便宜,是黑油化工中的废渣,用来修路非常合适。
实际效果很接近沥青路,不污染环境,比较耐用,车辆在上面跑的快。
以后会修建水泥路,但是现在的工业能力成本太高,产能不足。
通过集市的路从泥土路换成石子路后大家实打实的会觉得心情大好。
泥土路一遇到雨天容易泥泞,路面会有车辙和洼地,拉车的时候经过那些凹陷非常累。
石子路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只担心上下坡的问题。
马林自己以前曾经用板车从田里拉麦子去打谷场,一开始走泥土路,特别累,上了石子路就轻松多了。
这种工程真是庞大,但是考虑到道路不通对经济发展的阻碍,马林这么做有他的道理。
但是他心里也存在疑问。
这么修路,真的能够促进经济飞速发展么?现在的经济状况,花这么大的力气用于修路是不是有点超前了,是否会造成经济结构失调的问题?
也许马林应该更多的忍耐交通上的不畅,等待经济获得更多发展,然后再考虑修路问题。
他在没有拿到足够的证据之前就开始了这么大的工程,这是不理智的行为。
这么大举修路,时机到底对不对?规模有没有控制好?
他倾向于认为,这个时机的要求比较宽松,只要整个工程执行的好,那么它带来的利益就远大于弊害。
只要后续的经济发展能够掌握好节奏,那么现在修路就是正确的举动。
修路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偷工减料的问题,然后是施工人员素质低,质量不合格的问题。
好在现在有沙狗神庙系统的帮助,可以显着改善大家的道德品质,做坏事容易被发现。
马林自己经常在工地巡视。
有不少技术人员和媒体记者会对已经完工的路段进行质量检查。
至于这么大的工程是怎么在国家层面获得通过的,马林自己写一份报告书,交付总共五个部门进行审核,都通过后,东翼洲联邦便召开了相关会议,再一次进行评估,并投票。
各邦国最大的担忧都是,修路费来自于哪里。他们都不愿意动自己好不容易存下来的钱。
于是马林便帮他们算账,修路到底能够带来多少经济利益。
“修路有必要搞的这么大规模,以至于对正常的经济秩序产生影响么?”
马林的说法是,修路产生的效益会对经济秩序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修路的时候搞的更大规模也是合理的。
马林的经验来自于在蓝星时候的生活经验。
约克与小青到蓝星的时候都比较晚,压根就不知道它是怎么从落后时代逐渐发展起来的。
大家倾向于相信他。
大家对修建铁路没有多少意见,都觉得该修。但是对修那么多的石子路意见非常大。石子路的成本比铁路高了不知道多少倍。
大家也普遍觉得南翼洲、东南翼洲、北羽洲的铁路在建造上的优先权都高于东翼洲的石子路。
“铁路那么便宜,运输量又大,肯定要先把铁路给修好啊。”
马林也认可这种说法。
也许马林这么修石子路是个蠢主意。
他又开始考虑自己做事是否靠谱,有没有过于武断、耐心不足的问题。
他的观点是,现在这么多兄弟国的人口可以自由流动,钢铁、化工等行业在技术上已经成熟,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传播相关技术,使得各地的人都可以参与这些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