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将军,为这等恶贼身死,我实在是不甘心呐。?? ??中文 w8w1w8.?8111z?w.”
高顺周围‘暂归他统帅的西凉骑兵’闻言立觉不妙,一名骑兵校尉不由大叫道:“高顺……你要谋反吗?”
话音未落,远处一杆流失飞到,立时将这名校尉钉死在马下。却说黄忠出手了。
“高将军,此时悔过,犹未晚矣……望将军与我一起讨伐奸佞、驱除恶贼……儿郎们,与我杀死这群西凉畜生!”
“杀——!”高轲手下这群兵丁这一路随着高轲收拢民众,早就被‘这一路的惨状’激得血气贲张,闻言一时间目赤欲裂,立即向这群西凉士兵扑杀而来。高顺的陷阵营见此也奋起余勇,与高轲里应外合,眨眼间‘跟随高顺的这群西凉兵丁’就被围歼至死、无一生还。
高顺见大势已去,仰天长叹一声,下马跪倒道:“罪臣高顺,但凭高太守责罚,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跟高轲一起行动的刘、关、张一直矗立在一旁
关羽见状捋须道:“此人被高国师一番责骂,骂得脸颊通红,倒也有些羞耻之心。”
“哼,算其识相,知道幡然悔悟,否则我定一矛捅他一个透明窟窿。”
“翼德,休要胡言……我素闻此人在并州的名声,这些年一直抗击匈奴,也算是保家卫国。此时被董贼所利用,估计是身不由己。”
刘、关、张在这谈话的功夫,高轲已经翻身下马,扶起高顺道:“将军迷途知返,大幸也。若将军真要赎罪,便于轲一起诛杀董贼,迎回陛下。”
高顺被高轲这一番话说得眼角含泪,“喏!”
最终的结果是全体陷阵营都投靠了高轲,高轲心中喜不自胜,要说高顺的数据可着实不低……
个体信息:高顺
并州人士,少年时见匈奴肆掠,故而从军。擅长刀盾步兵。统帅陷阵营的时候统帅将增加1o点。
统帅:87(决定一个部队正常情况下的士气。统帅越高部队士气越强。)
武力:85(决定个人在斗将过程中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个人武力。)
智力:71(在原有学识的基础上,智力越高的人军事谋划能力越强。。)
政治:68(在原有学识的基础上,政治越高的人对于工农兵商各项措施的理解度越强。)
评价:如果从军足以担当独当一面的大将,十分的擅长防守,堪称三国最顶级的防守大师之一。同时也是一名擅长骑战的猛将,从政的话也足以担任一县之长。
……
曹操见高轲这么快就收拢一员大将,庆幸生还之余,不由得心中激起一丝波澜。
高轲牵马过来道:“孟德何故在此?”
曹操喟叹一声,不由得将他劝袁绍诸人追杀董卓,无奈众人‘以士兵疲惫为由’按兵不动,他只好单身前来,结果因为兵微将寡被董卓击败的事情说了一遍。
关羽闻言怒道:“这群酒囊饭袋……如此战机,竟然错过。”
关羽话音未落,高轲军中突然传来一声冷笑,“他们可不是酒囊饭袋……他们一个个精明得很呐。依我看……他们根本就无心救回陛下,此来无非是为自己刷名望耳,简直是各怀鬼胎、存心割据……这大汉王朝,恐怕要岌岌可危啊。”
众人闻言一怔,扭头一看,却见高轲军中缓缓骑马步出三名文士。
曹操脸上一喜,拱手道:“荀大人,何以在此?”
来人非是别人,正是‘被董卓罢免’的荀爽,因为已经被董卓贬为庶民,所以他并没有受到董卓对王公大臣的高规格待遇,此番逃难只带着‘侄子荀彧’以及‘荀彧之侄荀攸’混于乱军之中,险些丧命,幸好被‘随之而来的高轲’带人救下。
救下这三人,可把高轲兴奋得够呛,要知此三人可都是王佐之才,荀彧就不说了,被曹操称为吾之萧何,荀攸则是军事谋划能力非常强,荀爽更是荀氏八龙之一,老牌能臣……不过这三位会不会投效于他,他心里还有些没底。
听曹操问他为何在此,荀爽苦笑一声,遂将他和杨彪等人阻止董贼迁都不成、反被贬为庶民的事情说了一遍。
众人闻之皆大骂董卓。
正议论间,曹仁、李典、乐进各引兵寻来,见了曹操,忧喜交集;三人一共聚集残兵五百余人。
高轲这边的事我们暂且不提。却说众诸侯分屯洛阳。孙坚救灭宫中余火,屯兵城内,设帐于建章殿基上。
孙坚命令军士扫除宫殿瓦砾。凡董卓所掘陵寝。尽皆掩盖。于太庙基上,草创殿屋三间,随即请众诸侯立列圣神位,宰牲畜祀之。祭祀完毕,众诸侯皆散。
孙坚回到寨中的时候,正赶上夜里星月交辉,孙坚心里有事睡不着,便按剑露天而坐,仰观天文。忽见紫微垣中白气漫漫,孙坚叹曰:“帝星不明,贼臣乱国,万民涂炭,京城一空!”说完以后,不觉潸然泪下。
正在此时,旁边一名军士忽然指着一个方向说道:“将军……殿南有五色毫光起于井中。”
孙坚一怔,随即唤军士点起火把,下井打捞。先是捞起一妇人尸,虽然日久,其尸不烂:穿着宫样装束,项下带一锦囊。取开看时,内有朱红小匣,用金锁锁着。
孙坚命人打开金锁,视之,见里面乃是一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傍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孙坚顿时呆立当场,心道:“这……这竟然是传国玉玺?”
好半天他才冷静下来,扭头问‘身旁的程普’道:“这物该如何应对?”
程普并没有明白孙坚的意思,还以为孙坚问他此物是什么,不由说道:“此乃传国玉玺也。此玉是昔日卞和于荆山之下,见凤凰栖于石上,便载出荆山、进献给了楚文王。楚文王命人将石头凿开,果得玉。
秦二十六年的时候,秦始皇才令良工将此玉琢为玺,李斯篆此八字于其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