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甲》的片名出自黄巢的诗句,有种反抗的力量,它也是叛军的铠甲,金色更是整部影片的基色。
不管是大殿内的颜色,还是昂贵的戏服、配饰,乃至布景所用的菊花,都带给观众一种前所未有的金色震撼,其制作得精致与讲究是值得称赞的。
走出影院的时候,听到有观众说电影的色彩搭配太耀眼了,色彩太浓郁,画面过满。孟轻舟倒觉得这不该成为缺点,而应该是影片的特点,或者说是影片故意而为之的。
金色即使在夜戏中也会有抢眼的效果,何况在金碧辉煌的殿内?
片中的很多布景、服饰都是为了配合片名而定的,作为一部商业娱乐片而非史诗片,没必要那么较真儿了!
《黄金甲》首映日的票房达到了1500万,打破了历年内地电影首映纪录。
中国的观众在网络风暴之前,观影并不怎么会受评论的影响,不然,当年备受恶评的《无极》又怎么会取得不错的票房。
相较《无极》,《黄金甲》可是有着更多的看点和成功之处,虽然肯定也有不足,但它再创一个票房纪录应该是没有太大问题。
在这个娱乐的时代,国产商业片,请千万别强求什么思想和深度吧,也请别将这样的商业片定义为烂片。
或许应该关注是否进步又多了一些,是否制作的诚意又多了一些。
《黄金甲》是一部很合时宜的电影,在这点上陈楷歌和冯剧刚必须看见差距。
陈楷歌的《无极》做为中国电影,它的探索和偿试的雄心太强,寓言性和戏剧化风格离看惯了好莱坞式大片的中国观众的接受习惯太远;
冯剧刚的《夜宴》在故事推动上用心良苦,人物的关系和牵制如同迷宫,但他错误估计了大家猜谜的耐心,人们对表面的台词更加津津乐道。
陈导和冯导没号准时代大众的脉。他们的艺术考量过多,他们“商业”得太“文艺”了!
张一谋和张卫平却懂得“强悍逻辑”,这一点从《英雄》时就已经开始了。
《英雄》里刺客无名的“不杀”是对赢政的,它赞扬了始皇的“护国护民”;
而《黄金甲》里的大肆血腥的杀伐则是对草芥的,它把王最终的不可战胜不由分说地放在了那里。
牺牲的永远是情义和血肉,屹立不倒的是高高在上的强权。
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实现了“全球同步”上映的作品,《黄金甲》自12月21日在美国上映以来,引发美国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
美国影评人和传媒人普遍用“史诗之作”、“宏大的正剧奇观”、“视觉上灿烂至极”对《黄金甲》给予盛赞。
《时代周刊》率先将刚刚上映的《黄金甲》选入“2006年度10大电影”。
在这张榜单上,集中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马丁·斯科西斯、罗伯特·德尼罗这些美国电影教父级人物的年度力作,而《黄金甲》是入选其中的唯一亚洲电影。
《时代周刊》影评人richard corliss用极为罕见的语气评价:“《满城尽带黄金甲》是一部充满了张力的正剧。它绝不是肥皂剧,而是恢宏的戏剧。它是关于爱欲与死亡的浓得化不开的戏剧。这部电影极度绚烂,这种绚烂不仅包括它的色调,还有那种狂野的情绪喷薄而出。”
《纽约时报》认为:“《黄金甲》的问世,是张一谋朝着经典迈出的重要一步。”
《洛杉矶时报》认为:“《满城尽带黄金甲》是一部超越时空的史诗之作,张一谋电影里创造的每个世界和时代都具有永恒的意味。电影中王室家族病态的挣扎,带着古希腊悲剧的庄严感和形式感。”
《华盛顿邮报》称:“《黄金甲》是古装电影的一次狂野之旅,让武侠电影有了新趣味。”
孟轻舟对已经发生的事,兴趣不大,除了《月球》的宣传,他还在等待周熏的答复。
杨蜜则带着唐妍和天仙,一起在紫玉山庄选房。
“蜜蜜,孟轻舟买这么多房子干什么?”
杨蜜心里大概有了点想法,但是还不确定。
“我那知道,不过等他买了,我就可以租一套自己住,到时候糖糖你再来燕京,就可以住我家了!”
天仙立马对这事上心了,既然都要来这住,那自己怎么办,妈妈那关她是肯定过不了的,这不就落后于人了吗!
杨蜜和唐妍对孟轻舟的心思,她早早的就看出来了,而且两人和孟轻舟的关系都好!
唐妍可不想轻舟花这么多钱。
“蜜蜜,轻舟说了买几套吗?”
“要不咱们就买一套吧,我两一起住!”
柳一菲不说话,准备私下找孟轻舟。
不过有些事她是准备今天要说说的。
“蜜蜜,糖糖,我想和孟轻舟正式交往,你们觉得怎么样?”
杨蜜猛地扭头盯着天仙,“一菲,你妈妈会同意吗?”
“我先悄悄的呗,过几年再告诉他们!”
反正迟早要说,还不如挑明了。
看到柳一菲那一脸的坚定样,心一横,杨蜜自爆了。
“我和孟轻舟都交往快一年了!”
“不止我,还有糖糖呢!”
如此毁三观的话,直接把天仙给打懵了。
原本白净无暇的脸,更加泛白,小手也不自觉的捏起了拳头。
柳一菲话也不想说了,毅然转身离开。
糖糖急得不行,她不想给孟轻舟添麻烦,虽说心里也不满这个混蛋。
“一菲,你等等!”
给杨蜜使了个眼色,唐妍带着柳一菲回了孟轻舟的家。
杨蜜一肚子气的去了万重山,找渣男孟发泄!
孟轻舟当然不知道后院失火,而且还是在他根本没扎篱笆的情况下,所有的花草都快出墙了。
公司的规模渐渐变大,各个部门人手的增加,使得如今的办公场地,略显狭小。
最好的办法自然是能顺利租下整个16层,不过再快都是年后的事,两家金融公司和一家贸易公司的合约也要在07年的3月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