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回洪洞大槐树下
南京紫禁城。
皇帝朱元璋正在上早朝议事。紫禁城内来了三个年轻人。其中两个穿着打扮怪异!一个是二毛,另一个是猪猪!另外还有一个是凤儿姑娘!
三人见有御林军巡逻,赶忙藏身于隐秘之处。待巡逻的御林军从身边走过时,三人同时以极快的动作各自打到一人,迅速的换上御林军的军服,将被打昏的御林军藏匿起来。然后,大摇大摆的去了金銮殿!站在镇殿武士的队伍当中。
“诸位爱卿!”只听皇帝朱元璋说:“自朕南征北战推翻元朝打下大明江山以来,朕曰理万机,勤政爱民,一心复兴我朝大业,二十年来却因何不见国力有大的起色”
“皇帝陛下!”户部侍郎刘九皋出班跪倒奏曰:“我朝自开国以来虽励精图治,但因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大部分地区早些年因战乱积骸成丘,居民鲜少,人力不至,久致荒芜!大部分地区已成空地,国家累年租税不收!致使国力空虚!以卿之见一时很难有大的起色。”
“嗯!”朱元璋说:“你说的是事实!卿可有良策”
“为今之计!只有移民屯地、垦荒种田方为长久之计!”
“说来听听!”朱元璋说:“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皇帝陛下!”刘九皋说道:“洪武三年,郑州知州苏琦曾上奏朝廷移民中原的建议,洪武十五年,晋府致仕长史桂彦良曾上《太平治要》的奏章,其中二十条着重阐述了移民中原的必要姓!其后,国子监宋纳也曾提出从山西移民中原的建议!只是那时采取大量移民政策会增加财税支出以至于久拖不施。臣以为现在移民是时候了。”
“卿说的言之有理!”朱元璋说:“自丧乱之后,中原草莽,人民稀少,现在采取田野辟,户口增的办法乃正是中原之急务!那么以卿之见,由何处移民呢”
“以山东、河南、河北为中心的中原地界,由于战争的缘故,致使中原地区的人民流离失所,逃荒避难!中原地区几乎成为空地。而大部分人流入山西地带。据各地的统计显示,洪武十四年,河南人口是一百八十九万一千多人,河北人口是一百八十九万三千多人,而山西人口却达四百零三万零四百五十口人,等于河北、河南人口的总和还要多出二十五万。由此可见山西的人口和中原的人口相比,极不平衡。再从人口密度来看,同样是洪武十四年,山西平均每平方公里2752人,而河南每平方公里12;85人,河南的人口密度不足山西的一半。这样,山西“地狭人稠生计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了。”
“嗯!山西民众而地狭,长此下去也不是办法!”朱元璋说:“那么以卿之见,该从何处开始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怎样安抚民心呢”
“太原、平阳、泽州、潞州、辽州、汾州、沁州,丁多田少,”刘九皋说:“可由各地官员逐家逐户逐人登记造册,然后,“采用以‘分其丁口’的办法进行移民是最好的办法,此次移民规模较大,将涉及到2府、17州、66个县,被迁徙的人口要由各级地方政斧发给搬迁费和安置费。要确保此次移民顺利实施”。
“只是关山重重、道路阻塞不通,这么多地方的移民要全部集中起来恐怕有难度!”
“各地移民可由地方官员统一组织在各个县城设立一个集合点,然后,再在山西洪洞设立一个总站负责总调度,分配、分流迁移人员以及发往各地的人和名单。同时还要搞好迁移人员的生活问题。具体实施方案还要有户部拿出详细的实施方案才可实施。”
“嗯!如此甚好!”朱元璋说:“那么,以卿之见此次迁移有谁来督办最为合适呢”
“后军都督朱荣、监事李恪可担此重任!”刘九皋说。
“好!就以卿奏!即可颁诏”朱元璋说“退朝!”
猪猪、二毛亲眼目睹了朱元璋与刘九皋商议山西大迁徙之事,然后,带着凤儿姑娘追随钦差大臣去了山西。
洪洞是一片广袤的平原,这在多山的山西是不多见的。一夜之间,山西境内州衙县府到处贴满了迁徙中原的告示。一时间,整个山西大地是议论纷纷满城风雨。个县衙派出的人口登记小组走街串巷挨家挨户的清点人数。于是,一些祖祖辈辈生活在山西的人们故土难离,趁着夜色偷偷跑进了大山里躲藏起来……
“看这洪洞之地确实人杰地灵”,二毛落地后说:“道路畅通,四通八达,也难怪那刘九皋选择洪洞作为这次迁徙的集散地,只是为何不见那棵老槐树呢”
“别急!前面不远就是!”猪猪说:“你是先看老槐树还是先找穆小翠”
“凤儿你呢”二毛要征求凤儿姑娘的意见。
“我无所谓!反正也不是我找她!”凤儿姑娘对此行的意义看得很淡。
“那就先看看老槐树再找穆小翠吧!”二毛说:“洪洞这老槐树可是老有名了,我做梦都想一见”。
“那就走吧!往前不远就是”。猪猪头前带路,果然,行至百步,一转弯就到了。
呵!好大一颗槐树!花冠盖顶四面铺张开来足有一亩地那么大,树干比碾盘还要粗许多,足足得有十几人合抱那么粗!
“哇酷!”,二毛看得神采飞扬,心中老家那棵树是那么的高大。他在想,当年,他老祖宗就是在这棵大槐树底下被人反绑着手押往中原各地的。他突发奇想,既然穿越回来了,为何不去看看自己的老祖宗当年是个什么样子,又是怎样被押往中原各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