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帝发了话,众人自然是一个个拜辞,两个使团的任务汇报都已经进行完了,也确实没有在宫中继续逗留的道理。//百度搜索看最新章节//
当然,各人因为在皇帝面前的表现不同,自身使命的完成状况不一,以及从皇帝那边感受到的反馈不太一样,而且每个人的志向大小也有差别,众人的心情自然也是各异的。不过总的来说郭炜的这一次接见效果还是蛮不错的,两个使团的成员无论志向如何,在拜辞的时候都是比较激动喜悦的,就是对奉命留下来的赵匡义多了一丝嫉妒。
赵匡义的遭际,郝崇信、王文宝这等勋臣子弟或者死于王事者的遗族当然是一清二楚的。他们对这个涉嫌逆案的禁军子弟确实比较羡慕嫉妒恨,心知如果不是他的兄长曾任禁军大将,如果赵匡义的夫人不是太后的妹妹,牵涉到逆案里头,就算是证据不足吧,再怎么勋臣子弟都肯定是永世不得翻身了。
也就只有赵匡义这等身份背景的人,才能在经受那么大的挫折之后重新爬起来——当然,首先是他第一次跌下去的时候都没有跌入深渊,尽管被发往偏远军州监管,但终究是一州的教练使,而不是一介白身,嗣后遇大赦,再因为背景关系而被重新起用,他的才不至于太低了。
现在倒好,经过这些年的磨勘,赵匡义本来就已经升回到了洛苑副使这等西班中品的军职,再有幸经历两次出使,即便算不上什么功劳,苦劳也能让他再升个一两级的,结果还被他在高丽这边生生地做出来一点成绩,那个毫无来由的“济州岛”居然被他找到了,这样的功绩就让他一步蹿升到西班高品的如京使、洛苑使都说不定了。
而看皇帝特别把赵匡义留了下来,显然是看重了他的这一点作为,要特意单独慰勉一番,这样的待遇可真让人眼红呢……
与郝崇信、王文宝这些出身中原朝廷的武臣不同,从南唐那边过来的文臣刘崇谅知道得就没有那么多了,对和自己处在不同升官线的赵匡义也没有那么嫉妒,所以恨意也就更加谈不上了。不过皇帝在集体召见之后特别留下某个臣下叙话,这么明显的恩宠待遇却也是谁都看得清楚的,刘崇谅自然也有一分嫉妒。Www..Com
反倒是当事人赵匡义自己,在听到了皇帝的这句话之后,并没有因为自己在群臣之中得到了特殊待遇而欣喜万分,却是好一阵子心中忐忑,一时间竟然有些患得患失起来。
“廷宜,两次出使,朕还以为你的功绩只会平平,却没想到最后在高丽一事上立了这么一个大功劳。”
一直看着众人走出殿门,郭炜这才将视线转向了赵匡义,开口温和地说道。
赵匡义还在那里恍恍惚惚呢,骤然听到皇帝对自己说话,慌忙俯身回道:“臣不敢居功。出使安南,臣只是正常完成了使命,刺探安南的民情军情却都是王副使率人做的,臣在其中并无微末之功;出使高丽,使团固然以雷霆手段让高丽国王折服,却也是王副使力主并且率领部下做到的,臣不过是因人成事而已,岂敢自居大功?”
听到皇帝的温言,赵匡义却是有些惊惶,连忙逊谢不已。
自从和赵普密谋败露之后,赵匡义对这个皇帝就有了一种莫名的恐惧,那等隐秘的行迹都能被查探出来,最后幸赖赵普将罪名全力揽了过去,咬紧牙关护住了自己,这才没有被刚登基的皇帝把赵家一网打尽,那时候的赵匡义就怕上了这个比自己小了两岁的皇帝。
那次密谋可以说是赵家最好的机会,结果精心编织的行动还没有开始就已经无声地寂灭,让赵匡义第一次感受到了对抗天命的滋味。后面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这个皇帝的百战百胜稳固军心,这个皇帝力推多项政务折服大臣,这个皇帝不声不响地从节度使手中收权,一件件一桩桩都似乎在警示着赵匡义,什么叫作天命所归。
当然,最让赵匡义震动的,还是母亲杜氏亡故那件事,母亲在弥留之际的牵挂神情与忧惧眼神,对符氏近乎哀恳的遗言,都让赵匡义自觉羞惭无力。而这个皇帝竟然趁着自己兄弟丁忧,就那么干脆地让身居高位的阿兄都回家赋闲,而不是像对待其他重臣那样立即夺情起复,其中的淡然和坚决更是让赵匡义心中颤栗。
也就是在那一次以后,禁军中的将领才渐渐地和阿兄疏远了,甚至就连阿兄在军中的义社兄弟都慢慢地不和阿兄往来了,赵家父子两代在禁军当中积累的人脉就此几乎化为乌有。
等到三年孝满起复,禁军的四个军司显然已经没有了阿兄的位置,更不要提赵匡义自己那等小军官了,阿兄最后也只能默默地接受皇帝的安排,去灵州做了朔方军节度使,再也做不到在军镇方面挑挑拣拣。
十多年时间过去,赵家这边势力星散、人脉淡漠,却又根本没法对皇帝的做法说三道四,因为皇帝的所有应对都是合情合理的,甚至是非常平和宽厚的。而同样的这十多年,皇帝的地位却是越来越稳固,声望日益高涨,时至今日已经想象不到还有谁敢于窥伺大位。
如今的赵匡义已经是人前寡言、房中软缩,在皇帝座前固然是战战兢兢,在符氏面前也是压根就抬不起头来,所以高丽人一送上那个崔氏,赵匡义根本就顾不上这人容貌仅仅是中上就欣然笑纳了——他这时候哪里还追求什么绝色哦,能够让他在房中占据心理优势从而大展雄风就已经很好了,事实上在开京的那些天赵匡义的确是十年来难得地大展雄风了。
赵匡义的这些心路历程,郭炜自然是不知道的,赵匡义和符六娘的闺中难言之隐,其实郭炜也会从太后宫中偶然听到那么一耳朵,但是他从来就没有往心里面去。
归根到底,郭炜从锦衣卫巡检司破获赵普等人的密谋之后,就已经有了足够的自信,确定自己已经充分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掌握住了国家大势,自身地位再不是小小的阴谋可以撼动的。所以对于赵家,郭炜也就不在意他们的存亡去留了,之所以不将其赶尽杀绝而是给予他们正常生活的机会,一方面固然是因为符氏姐妹的恳求,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让旁人和历史都看到他的宽宏大量。
宽宏大量演得太久,到了现在面对赵匡义时,郭炜都已经调不出其他的不良情绪来了,听着赵匡义的谦逊推功之言,看着他那种诚惶诚恐的样子,郭炜不由得就是宽厚地一笑。
“廷宜无需过谦,朕对于臣下从来都是不枉不纵的,不掩过、不虚美。臣下有过,朕面责之,依法惩治;臣下有功,朕也会不吝厚赏。高丽此番向朝廷输诚,朕确实知道主要是礼宾副使及其属下敢作敢为,廷宜多为因人成事,故而朕不会因此而特赏你。不过有关济州岛一事,显然是廷宜以一人之力查清楚的,而这件事在朕看来并不会比高丽输诚小很多,所以廷宜当然是立了大功的。”
郭炜紧紧地盯着赵匡义的神色,口中缓缓地道出了预备奖赏对方的理由。
这个理由的确不是假的。
借用江华岛获得成功,那只是有利于将来的驻军监控高丽国王,让高丽始终和大周站在一条线上,至于能不能将高丽王国化为大周郡县,能不能最终消化这块地方,郭炜可是一点底都没有的——半岛南部这块三韩之地可不同于北方,和华夏之间的语言、风俗差异确实挺大的,并不是那么好融为一体的,至少郭炜不觉得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做得到。
驻军高丽北境,这件事情倒是做得很不错。只要大周继续保持这样蒸蒸日上的势头,那么依靠驻军和商户、农庄客户等移民,加上半岛北部上溯到商周、延续到汉唐与中原的渊源,大同江以北从此稳定地成为大周的郡县还是极有可能的,甚至有可能在郭炜的任内成功。
而且周军在半岛北部获得了这么好的一个立足点之后,对生活在鸭绿江两岸的生女真就更好感召与控制了,今后要经略起辽河流域来也能多一个进军的方向,这事委实干得不赖。
至于高丽方面完全免除江华岛的租金,以及承诺为驻扎北境的周军供应粮饷,那实在是小事一桩。粮食问题似乎还算比较大,因为从登州等地向高丽运送军粮的负担不轻,有可能吃掉太多的海船运力,不过高丽应该有足够的余粮供应,在郭炜的原计划当中,海运粮食之外的备用方案就是直接从高丽购买军粮,现在只不过是省下了一大笔钱而已。钱这种事情,对于一般刚刚复苏的中原王朝来说或许不是小事,但是对于手中掌握着大量优质贸易品的郭炜来说,还真不是什么大事,当然,高丽方面愿意承担一部分开支,对郭炜来说那也是何乐而不为的。
而说到宫中多了两个高丽的贵女,在郭炜而言更是微末之事,他欢迎,但是并不看重。
赵匡义对济州岛状况的调查,却事关一个优良马场和一个国家战略发展方向,郭炜是一定要奖赏的。
&^^%#混在五代当皇帝15_更新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