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门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埋葬大清 > 第554章 康乾盛世的真相

第554章 康乾盛世的真相(1 / 1)

第554章康乾盛世的真相

ps:本章已修改完毕,可以订阅了!

面对朱皇帝的感慨,曾诚却不知道该怎么宽慰朱皇帝。

跟着朱皇帝一起说那些生员太蠢?

是的,那些生员确实没什么脑子,办出来的事儿也确实特别蠢,可是这话朱皇帝能说,曾诚这个大明内阁首辅大臣却不能说。

如果曾诚说了,是不是就证明从礼部到国子监再到府学、县学、社学,整个大明的教育都是失败的?

劝朱皇帝想开点儿?就那些蠢蛋们干出来的那些破事儿,换成哪个皇帝能想的开?

正当曾诚都倍感无奈的时候,坐在朱皇帝旁边的崔老汉却咧嘴笑了起来:“皇上,这民间老话说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儿都有,咱大明这么大,又赶上了吃喝不愁的盛世,也少不了得出些没脑子的笨蛋,你要是因为这个就生气,那可不行。”

旁边另一个老汉也跟着劝了起来:“皇上,咱大明的生员也不可能就这点儿吧?要是咱大明的生员全都是这种没脑子的蠢货也就算了,可是不还得有些不蠢的?你老人家不能光因为这几个没脑子的生气,你还得想想那些不蠢的。”

其他的几个老汉也跟着七嘴八舌的劝了起来:“就是就是,这五根手指头还不一边儿长呢,更何况是千千万万的人了?老话说一样米养百样人,这可不就是摆在眼前了?”

“老话说治病得去根儿,既然这些生员们犯了蠢,就说明哪个地方的根子出了问题,要是书不对就把书给他们换掉,要是先生教的不对就找他们的先生,找到根子了,问题也就好解决了。”

“这些蠢蛋不念着伱老人家的好,这天下千千万万的百姓可都念着你老人家的好儿呢,要不然咋他大清朝的时候有人反清复明,现在就没人喊着要反明复清了?”

“……”

几个老农的劝慰还是很有效果的,朱皇帝心中郁结散去大半,忍不住哈的笑了一声后望着几个老农问道:“刚刚崔老丈说咱现在是吃喝不愁的盛世,这个咱可不敢认,毕竟还有他大清的康乾盛世嘛。”

众所周知,大清是有盛世的,而且是鼎鼎大名的康乾盛世。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康乾盛世这个词到底是怎么来的。

“盛世”一词最早是拿来赞颂传说中的上古时代,如西汉末年的崔篆就在《慰志赋》中写有一句“何天衢于盛世兮,超千载而垂绩”,这里面的“盛世”,指的是就商朝的成汤、武丁时期。

史书中常见的“尧舜之盛世”(《后汉书》)、“古盛世”(《晋书》)等说法,也是相似的用法。

在两汉之人看来,“盛世”乃是一种对理想的向往,而非对现实的赞颂,比如东汉末年,张纮死前在给孙权的建议书中,第一句就是:“自古有国有家者,咸欲修德政以比隆盛世,至于其治,多不馨香。”

意思是说,创建“盛世”是历代统治者的理想,但他们统治无方,很少有人能实现这一目标。

到了魏晋时期,开始有人拿“盛世”来赞颂当朝,比如西晋的潘安在《西征赋》:“当休明之盛世,托菲薄之陋质。”意思是说:我这样粗陋的人,竟然如此幸运,能生活在这样美好的时代。

唐宋以后,这种用法更为常见了,比如唐人羊士谔在诗中说“盛世当弘济”;宋人邵雍在诗中说“为士幸而居盛世,住家况复在中都”;元人许有壬在曲中说“生盛世,遇今年”;大明进基的唐时升直陈“幸逢明盛世,悠悠以徜徉”。

反正都是在念叨“我真幸运,躬逢盛世”。

除文人外,此一时期的皇帝,也开始喜欢在诗文中称颂当朝为“盛世”,比如著名的高粱河车神赵光义在填词中就有“承平此事比应难,盛世欢娱情好尚”、“务本含灵皆自化,和平盛世纵遨游”等自夸的句子,大意无非是“朕的盛世让人愉悦逍遥,实在了不得”。

但是吧,大清之前的历代皇帝们多少还都要点儿脸,即便是著名的高粱河车神赵光义也不过是在填词的时候自我吹捧几句,脸皮远不如大清十二代明君圣主们的厚实。

大清的十二代明君圣主们将“以盛世指称当朝”这种用法推向极致,其使用次数远超此前历代之和。

比如,有学者统计,“盛世”一词在康熙五十六年的《万寿盛典初集》出现73次,在乾隆三年的《世宗宪皇帝硃批谕旨》出现52次,在乾隆五十年的《钦定千叟宴诗》出现39次,在乾隆五十七年的《八旬万寿盛典》出现62次。

其中最常见的是“恭逢盛世”、“盛世丰年”之类的陈词滥调,如《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所收,胤禛在雍正六年的谕旨中即有“当此太平盛世”之句。

甚至到了晚清,在已是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大清的明君圣主们也依旧喜欢以“盛世”自居。

比如,同治十三年,“皇太后四旬万寿”时,清宫所制乐章是:“皇帝仁孝兼隆,圣母万福攸同。盛世人民乐恺,清时景物照融。”(皇帝仁慈孝顺,圣母皇太后也棒棒的,盛世下的百姓都乐开了花。)

再比如如光绪十五年,载湉大婚之时,乐章中又有:“平治修齐逢盛世,中宫位定采蘩时”。

既有皇帝称当朝为“盛世”在先,臣子们当然争相效仿。尤其嘉庆年间后,清人追念王朝的过往“荣光”,更是大赞盛世。

比如,嘉庆十三年进士姚莹曾言:“本朝康熙、乾隆之间,天下富庶,教化洽隆,岂异域殊方所能仿佛者?”

编写《海国图志》的魏源也说:“国家极盛于乾隆之六十余年,版舆生齿倍雍正,四夷宾服逾康熙。”

至于后来被无数包衣挂在嘴边玩命吹捧的“康乾盛世”,反倒是充满了讽刺意味——所谓康乾盛世是通常指清朝玄烨、胤禛、弘历的统治时期,从康熙元年到乾隆六十年,共计134年,当然也有某些学者试图更精确一点,把“康乾盛世”的起点定为鳌拜倒台的康熙八年,终点为王伦起事的乾隆三十九年,前后一共105年。

但是不管哪一种计算方法,康乾盛世这个词都不是什么好词,因为大清凉了之后,民国时期的学者们对清朝皇帝自称的“盛世”多有批判,即使肯定清朝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也仅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称为“清朝的盛世”或“清室盛世”,视之为清朝最昌盛的时期,而不是将其放在整个中国历史长河中予以褒赞。

惯用的“康乾盛世”一词,要迟至某个光头校长虎踞琉球之后才出现。

据历史学者李华川的考据,邓拓是最早使用这一概念的人。邓拓将孟森所言“嘉道守文”前,加上对仗的“康乾盛世”,并在《论红楼梦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一文中如此阐释:

“历史已经证明,清代的所谓‘康乾盛世,嘉道守文’的整个时期,即是封建经济发展到烂熟的时期,也是它的内在矛盾和外部矛盾开始充分暴露的时期。”

显而易见,在邓拓的语境里,“康乾盛世”这个词带有讽刺、否定的意味,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康乾盛世”都是作为史学界惯用的讽刺性概念存在。

比如1963年所出《中国财政史讲义(初稿)》中说:“清统治的衰落,具体到财政的紊乱和枯竭,早在所谓’康乾盛世’前期阶段,已开其端,而且逐步滋长……”

又如,钱宗范1975年在《康熙》一书中批判说:“他们把康熙统治时期的中国,讴歌为‘太平盛世’,或者和后来的乾隆统治时期并提,说成是‘康乾盛世’,这种观点是明显地站在地主资产阶级的立场上,美化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本性。”

伴随着这种讽刺性的否定,“康乾盛世”一词,也逐渐为人熟知。

然而到了80年代之后,很多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被重新评价甚至反攻倒算,“康乾盛世”这个原本是用来讽刺的词汇自然也被赋予了一层新的外衣,一些学者开始用“康乾盛世”或“康雍乾盛世”称赞清朝中期的经济发展、广阔疆域和文化建设等。

比如1994年兰丕炜所著《中国封建盛世的兴衰》一书,明确将“康乾盛世”列为中国古代三大盛世之一,1998年清史学者李冶亭又出版《清康乾盛世》一书,详叙此“盛世”的历史。

2002年,著名清史研究者戴逸(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接受《中华读书报》记者采访时,更是直接宣称:“康雍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发展程度最高、最兴旺繁荣的盛世。”

然后,康乾盛世这个概念就被包衣们拿来各种吹捧,很多人也因为这些所谓专家学者们的瞎逼忽悠而信以为真。

可惜的是,康乾盛世这个说法从来都不是正面的,所有涉及到的经济发展、广阔疆域和文化建设等概念也都是那些专家学者们瞎鸡儿扯王八犊子。

比如说,包衣们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大清曾为中国开疆拓土1300万平方公里——仔细看看《中国历史地图》就能发现,大清所谓的1300万平方公里其实全是以前的王朝取得过的,没有一寸是大清自己增加的。

曾经以为1300万平方公里是大清一直都有,后来发现其实是1820年才有1300万,前前后后加起来也就维持了二十几年,属于典型的取极值玩法。

关键是这1300万平方公里也是典型的双标算法。

大清所谓的1300万是按近代标准跟列强条约画地图算的,只要条约上有,藩属、和亲、羁縻、朝贡、无人区、地图迷雾都进图,而以前的王朝碰不到列强,签不上条约,只敢把实控区域画进图,而且由于种种原因,实控区域还不一定都能画进地图。

包衣们最常用来怼其他秦粉、汉粉、唐粉、宋粉、明粉的话术就是大清这1300万是实际掌控,而其他什么秦、汉、唐、宋、明之类的全都不是实际掌控,而且包衣们最喜欢拿乌思藏、朵甘思来说事儿。

实际上,大清所谓的1300万从麻子哥开始就有很大一部分被沙鹅渗透实控,别人即驻军又收税,反倒是大清连根毛都捞不着,而且还不仅仅只是沙鹅这么干,连尼泊尔、哈萨克汗国、浩罕国等一众小国也都敢这么干。

包衣们常说大明丢掉了交趾、奴尔干都司等地盘,但是他们从来都不说自麻子哥的《尼布楚条约》到庸挣的《恰克图条约》再到倒光十五年的《浩罕协定》都是大清跟其他国家白纸黑字签下的条约。

其中,跟大清签订《浩罕协定》的浩瀚国前后存在不足200年时间,面积最大时东至喀什,西至布哈拉,全国仅有两万士兵。

当然,大清不在乎,因为大清单方面把浩瀚国等一众屁大点儿的小国都当成自己的“属国”,这样就完全ok了,因为大清觉得就算是被打那也是被自家儿子给打了,不丢人!

(感兴趣的可以去搜《浩罕协定》,简直能超出你的想象极限!)

再比如说包衣们经常吹捧的康乾盛世人口增长这一点——实际上,自从智人诞生以来,人类的数量就一直在增长,即便是在中原堂口的历史上,随便哪个朝代的人口也都是正增长,只有大清把这当成功绩。

再再比如说包衣们常常吹捧的大清经济发达——整个清代生铁产量最高为嘉庆年间的4000万斤,而明朝的最高产量是嘉靖年7500万斤,大清的巅峰还不到300年前大明巅峰时期的六成(数据来源:《中国矿物志》,国务院自然资源部地质调查局)。

再再再比如说包衣们常说的大清铁骑……大清铁骑没有终结蒙古帝国,终结的是林丹汗的察哈尔部——如果非得把实控地盘屁大点儿的林丹汗算成蒙古帝国,那也能算!

还有包衣们常常吹捧的大清灭掉了准格尔“帝国”——这是一个全世界老百姓都没听过的十八线小帝国,清军比准格儿部的总人口还多几倍,然后大清还跟准格尔部打了一百多年。

即便是不提疆域、经济、军事实力以及从麻子哥开始就不断跟人签订的各种条约,大清也实在是没资格说盛世。

最新小说: 千劫眉 快穿高武:系统要我做舔狗 重生80年代:开局迎娶女知青 家破人亡?我靠系统儿孙满堂 银行错打八千万,我全买烂尾楼! 热心市民俞先生[娱乐圈] 我,废物,却与最美女总裁同居 妄为 都重生了,谁还不是个富二代? 坠入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