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徐大尚书(1 / 1)

()“好了,北方战事先以坚守为主,过后再商议防守细节。徐辉祖,你应该有建议,一并说来。”为一个刘真,把话题岔开好几里地,朱允炆问赶快把话题拉回来。

“臣遵旨,”徐辉祖也拉回思绪,继续说自己的军事谋划,“臣以为,军事第三要务,在济南再设第二道防线,驻军无需太多,十万兵马足以,一则为前军支援粮饷,二则应对前方万一出现的意外。”

这个提议不错,没有预备队的战争是愚蠢的战争,就算是兵圣孙武,也要预防战争中的意外变故,徐辉祖此议,确有战神的几分风范。

“臣附议。”

“臣附议。”杨士奇和徐增寿不等朱允炆目光询问,就表明在各自的态度。此时,可谓是君臣一心。

“祖辉此议可行,过后着兵部安排。”朱允炆下最后的决断。

“皇上,臣以上所说,就是军事上应对之策。在政治上,臣冒死奏请,皇上赦免周王、齐王、代王、岷泯、楚王之罪,只恢复其爵位,不在给予藩王护卫兵权,以绝燕逆口实;再有,再次明诏燕逆的行为是叛逆谋篡;如此一来,宗室不在冷眼旁观,北方战事目的xing会更加明确。”徐辉祖说完,低着头垂着手,背上冒出一层细汗。

杨士奇也知道徐辉祖此论冒着极大风险,皇上在黄子澄齐泰等人的撺弄下,好不容把周王、齐王、代王、岷王诸藩王,褫夺爵位,现在恢复岂不是和皇上过不去。可是,不如此做,就让朝廷一直处于道义的不利位置,使得那些还没有被波及的藩王,内心忧虑,自然会影响很多人,虽说这些人没有明着反对,而仅仅是不合作,已经让朝廷头疼,还要分出很多jing力去预防,这是削藩目标不明确做的太过分的后果。

再次明诏朱棣的行为是谋反,也是朝廷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前不知道为啥,黄子澄齐泰等,弄出来的都是些让人哭笑皆非的行为和语言,把好几个藩王都褫夺爵位削减护卫,还要硬撑着说朝廷不削藩。燕王都扯旗领兵进攻,朝廷派兵剿灭,确定燕王造反,可是建文帝又在军前给耿炳文下达一个“勿使朕负杀叔父之罪”的口谕,这样一来让打仗的将领士卒,都不知道自己是在为啥打仗。

“臣以为大徐都督奏议有理,请皇上定夺,臣也奏请朝廷再次明诏,明确燕王朱棣现在行为是造反谋逆,军前将士人人可诛杀。”

其实朱允炆也是一个头大做成两个头,很多细节xing的东西,都是在最近一段时间才知道,也不知道黄子澄的脑袋里是不是都是大便,给建文帝出的那些主意,用谋逆的罪名搞定几个藩王,对于领兵攻打朝廷的燕王却只是定义为不准太祖祖制,本想把朝廷放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不曾想弄成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这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也需要尽快解决,不过当前不合适,虽然很急,但是机会不对。建文处理这些事,战事吃紧,只是罢免黄子澄和齐泰,对那几个藩王没有赦免,当然还是会给朱棣借口。而单纯的罢免齐黄等人,又让将士看到和解的希望,谁也不会拼命的打仗。就像一个人,不该强硬的时候强硬,不该软弱的时候软弱,这种不硬不弱的状态,只能称之为怂人一个,啥事也干不成。

“徐辉祖这个奏议不错,不过现在时机不对,朕自有安排,容后在议!”朱允炆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多做口舌之争,徐辉祖作为一个武将,能把政治和军事结合在一起议论,已经不容易,再要求他考虑到时机xing,确实有点强人所难。

皇上都如此说,肯定提议又要拖一拖处理,杨士奇徐家两兄弟略有失望,但也不便强行进谏,能臣和腐臣愚忠的差异就在这里。不会因为自己觉得正确,就一味的强谏死谏让君王一定赞成同意采纳执行,也许他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会是另外的结果。

“皇上圣见高远,臣等所不及。”徐辉祖没有在这件事上纠缠,毕竟自己的强项不是政治层面,“臣第三方面的奏议是,朝廷应加大收税力度,确保北方粮草充裕,做好久战久守,大量消耗准备。经济之事,非臣之所能,请皇上圣裁。”

“皇上,大徐都督所奏很对,朝廷自发兵以来,大军消耗,战败损耗的钱粮很多,虽然还国库还可以支撑,但是也要早作预防,以备不时只需。”杨士奇到对经济上的事略微知道一点。

“钱粮的事情,朕会让户部应对,徐辉祖能把军事政治经济通盘考虑,实乃朝廷不可多得的良将,前几ri兵部尚书茹瑺被罢免,吏部提出几个人选,今ri一看,都比不上徐辉祖,朕意让徐辉祖出任兵部尚书,署理朝廷军事,你等以为如何?”朱允炆突然放出这样一个决定,让面前的几位臣评议。

噗通一声,徐辉祖又跪下,以头磕地,嘴里高声急促的说着:“臣惶恐,臣愧不敢当,请皇上收回成命。”

这反应也有点太大,不像是高兴,更像是害怕,这给人升官,升的是实权官位,还能把人吓坏?兵部掌管天下兵马粮饷,在六部里,地位仅在吏部户部之下,但是其重要xing却是六部之首。徐辉祖竟然不要兵部尚书的职位,还如此害怕,奇怪。旁边的徐增寿倒是两眼炽热,不过他还担当不了。

“皇上,臣忠心为国,绝对不是为贪恋官位,更不敢以军涉政,刚才狂妄,说及军事政治经济,也都是为了战事,臣绝无涉政的念头,请皇上明鉴,收回圣明,臣自当肝脑涂地以报朝廷。”徐辉祖跪在那里,高大健壮的身体,微微有些发抖,徐家大老虎也让二货朱允炆给吓的不轻。

朱允炆也是有点诧异,用不解的眼光看着杨士奇,希望他能给出个答案,这是一个在朱允炆看起来最合理的任命,怎么就能让徐辉祖如此惊恐。

杨士奇看到朱允炆的目光,不过他不希望有这样的任命,“皇上,太祖定有官制,兵部主管天下兵马粮饷,有调兵之权,无领兵之职;五军都督府平ri领兵天下卫所,朝廷战事,皇上赐兵符,兵部调兵,都督领兵征战,战事结束,都督交还兵符,兵马各归卫所。纵观前朝,以及本朝前例,从无都督任兵部尚书之事。望皇上三思,收回圣命。”

朱允炆更加不解,本想让杨士奇给自己解释为啥徐辉祖如此害怕,他倒好,噼噼啪啪来一段太祖规制,变成反对徐辉祖当兵部尚书。让懂得军事的人做军事机关的首脑,没有什么不对呀,总比那些不知军事,或者略知一二的文人当兵部尚书有用吧。那个齐泰,也算是一个很不错的兵部尚书,天下兵马多寡,粮饷几何,将领优劣,都知道,看着很优秀那都是纸上来的东西,真的有战事,让他拿个方略,做出来的尽是不着调的东西。

“太祖规制为何如此,徐增寿,你是什么看法?”朱允炆一种质问的形式问徐增寿,以掩饰自己的无知。

徐增寿刚才的一份炽热是下意识的,听过杨士奇的说法,那心也平复很多。皇上有问,直耿耿的回答:“太祖规制,以文臣制衡武将,以防前朝武将领兵自重,行谋逆之事。臣也以为,大哥担任兵部尚书不妥。”徐增寿倒是有心让大哥当,但是考虑其中的风险,还是放弃这样的念头。

问题的关键在这里,以文制武,倒是可以防止武将领兵自重,不过也会造成朝廷战力孱弱,前宋就是最好的证明,兵不知将将不专兵,大宋始终没有将领造反,不过老是受外人欺负,那样就舒坦吗?把武将收拾皇帝的事情给防住了,武将不会黄袍加身,大宋皇帝却变成金人的阶下囚,老赵家就很风光吗?

一个制度有利就有弊,不能因噎废食,同样也不能一味说以文制武的制度就是垃圾废物。现在徐辉祖害怕,杨士奇反对,徐增寿都会屈从,究其原因,在于徐辉祖现在是五军都督府左都督,有领兵的职能,如果在让其当兵部尚书,就有调兵的权利。现在徐辉祖忠心,但是不保证在他双权力在身,时ri长久以后,自己心动或者他人协裹发生变数。这就是徐辉祖不接受并且害怕的原因所在。

朱允炆也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也不愿意文臣主兵,让国家军事力量孱弱不堪,一旦国家失去军事力量,所有的成就都是镜花水月,为外敌做好嫁衣罢了。宋朝经济多好,还不是给金人、辽人、蒙古人养出漫天下的肥羊,敌人随时都惦记着来偷来抢来杀。

“既然太祖规制如此,徐辉祖担任兵部尚书的确有点不合适。”朱允炆缓缓的说,用眼睛看着徐辉祖杨士奇的反应。

徐辉祖身体一松,那莫名的恐惧感消失。杨士奇也是心里一松,那酸醋的失落感减少很多,文武有别,现在朝廷,武勋高爵位显没有多少实权,如果徐辉祖当上尚书,那么文武就变成平局。

“朕意,免去徐辉祖都督府左都督之职,任兵部尚书。”让一个有军事能力的人管理军事,而又不让其领兵出战。这是朱允炆现在想到的最好方案。

“朕意已决,徐辉祖领旨谢恩吧。明ri你就去兵部理事,杨士奇马上拟旨。嗯,还有把今年的进士杨荣、胡濙都调入兵部。”朱允炆不在问他们几个人的意见,乾纲独断。任何事都乾纲独断,那是刚愎自用的表现,自己太累,每件事都要商量,那就是软弱。朱允炆自信在这断和议之间,可以很好的把握。

“臣谢主隆恩,吾皇万岁!”徐辉祖只能接受。

“臣领旨。”杨士奇也只好满腹酸味,去写撤职和委任圣旨。大明王朝第一个懂军事的兵部尚书,徐大尚书新鲜出炉。

*****风叔卖萌*****

关注新/浪作者同名微/博,了解最新更新信息。

若果觉得还风叔写的不太烂,请加收藏(放入书架),赏推荐票票。各位鞋童看过来,这里的大叔也jing彩!

重生大明之再整河山_重生大明之再整河山全文免费阅读_第20章:徐大尚书更新完毕!

最新小说: 万古第一杀神苏玄 燃情辣妻携宝归来沈蔓歌叶南弦 极品龙婿龙辰(龙辰楚婉柔) 当霸总一家穿越到古代后庄静初褚南玹 龙血丹尊叶辰(叶辰沈雁凡) 主角霍海云晴 云晴霍海 遮天之女帝的绊脚石 无敌古仙医叶飞 五宝爹地甜宠妈陆南烟顾北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