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门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神圣罗马帝国 > 第六十八章、开普敦条约

第六十八章、开普敦条约(1 / 1)

突如其来的瘟疫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如果只是局限在南非地区还好,要是扩散到了整个非洲大陆,弗朗茨就要哭了。

没有办法,殖民地就是殖民地,尽管奥地利在非洲大陆已经经营了十几年,依然不能改变医疗条件落后的现状。

不要看现在感染的人数不多,可是架不住死亡率高。很多患者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去见了上帝。

弗朗茨也是当局者迷,如果仔细看资料,他就明白为什么死亡率高了。

目前感染最多的是炮灰部队,因为不注重卫生,又没有进行有效治疗,死亡率自然高了。

除了下令加强防疫工作外,别的事情弗朗茨什么也干不了。

既然“布尔共和队”中出现了疫情,那么周边的土著部落也不要想逃过一劫,炮灰部队中的逃兵数量一直都居高不下,携带病毒离开再正常不过了。

菲克尼子爵手中一共就那么三四万部队,还要保证部队的战斗力,不能给英国人留下机会,能够用来看管炮灰部队的士兵最多也就几千。

用几千人看管着十几二十万人,跑掉百八十号人都不起眼,加上战斗的缘故,每天伤亡人数都不少,让监管更加困难。

除非是成群结队的跑,通常失踪了个把人,军官们都不会在意。

外面还有巡逻队,遇到了算他们倒霉,躲过去的那是上帝保佑,尽管他们未必信上帝。

弗朗茨的判断没有错,南非地区确实已经爆发了疫情,后果还超乎想象的严重。

不过死亡率最高的不是当地土著,也不是这些殖民者,反而是城内的印度殖民军士兵。

恶劣的卫生条件,为病毒滋生创造了良好条件。地盘狭小、人员密集度高,加上医疗资源不足,这么多恶劣条件撞在了一起,加速了病毒传播。

真正导致印度士兵死亡率的罪魁祸首,还是水土不服造成的。当然和饮食也有直接关系,伦敦政府中的官僚没有考虑到印度人生活习惯,直接硬塞给了他们土豆、面包。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伦敦政府的官老爷们连自己人都不重视,何况是这些炮灰呢

比起近东战争时期,英国人的后勤体系没有多少变化,依然是按规定办事。

相对好一点儿的是开普敦地区起码还有新鲜鱼肉补充,比天天吃牛肉干强得多。

当然,大部分印度人都是不吃牛肉的,不过英国人给他们的后勤供应标准,也不足以供应上牛肉。

再垃圾的牛肉干,那也比土豆贵得多。这个烦恼印度人是遇不到了,伦敦的官僚对他们从来都是怎么便宜怎么来,要不然怎么捞钱

疫情的不断恶化,德尔福总督的日子不好过了,因为双方的利益诉求相差太大,谈判已经陷入了僵局中。

瘟疫又在城内蔓延,看着每天不断增加的死亡人数,德尔福总督整个人都不好了。

从零开始一直到现在,因瘟疫导致的死亡人数已经累计到了3817人,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天五百人的速度逐渐替增中。再这么下去不用敌人进攻,他们就要被瘟疫折腾完蛋了。

遏制疫情最大的问题是缺水,遗憾的是自从开普敦爆发瘟疫的消息传开后,每天过来的补给船不增反降。

人都是怕死的,没有人愿意往瘟疫堆里凑,如果不是没有办法,德尔福总督自己都想跑路。

即便是增加了百分之五十的运费,肯冒险运输物资过来的人依然不多,这让开普敦的局势更加恶化。

现在开普敦地区的军队足有十五万人,其中一半都是印度殖民军团,就是靠着这些炮灰部队,双方才打出了一个僵局。

不要看后方的要塞碉堡都是豆腐渣工程,城内的建筑物还是货真价实,印度殖民军团对上非洲派遣军双方也算棋逢对手。

看着城外悬挂红十字会的旗帜,德尔福总督被恶心坏了,一度想要下令部队打出去。

打赢了,自然是形式大好。打破了敌人的围困,摆脱了水源危机,减轻了人口密度,防疫工作也就好做了。

打输了,也不算是太糟糕。通过战争消耗了人口,降低了人口密度,减少了对淡水资源的需求。对防疫工作,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想归想,真要是去做,德尔福总督还是不敢的。现在双方还在谈判,冒然挑起战争,打赢了还好,打输了军事法庭就必须要上了。

能够打赢么这个问题德尔福总督心中早就有了答案,以现在的军心士气,出城寻找奥地利人决战,发生哗变的几率都比获胜的几率更大。

实际上,从战争爆发到现在,德尔福总督已经镇压过五次哗变了,实在是不敢再刺激士兵们脆弱的神经。

没有办法,乌合之众就是这样。城内的白人士兵,大部分都是从殖民地临时征招的,要不就是伦敦政府从各殖民地抽调的援兵,正规军只是少数。

在伦敦政府很多人看来,压制陆军比这次战争更加重要。原时空的英布战争,打得那么烂,实际上也是伦敦政府压制陆军的结果。

如果是正规军,并且有一倍的兵力优势,德尔福总督也不至于打得这么窝囊,从头到尾都是被人压着揍。

从军事上来说,能够在不断失败的情况下,保住绝大部分兵力,指挥官能力也是及格的。当然长跑将军不算,只是会跑路还不行。

尽管是北被动的,这次突如其来的瘟疫,还是推动了英布谈判进程。不断恶化的局势,也在不断刷新英国人的底线。

这次牵头谈判的是开普敦殖民政府,对局势的了解是一清二楚,根本就不敢拖下去。

瘟疫的缘故导致运输船减少,开普敦储备的物资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在持续下降中。尤其是淡水资源,更是稀缺。

没有办法,要保存大量的淡水不容易,只能放入水库或者是储水池中。现在是战争时期,水库就不要想了。

城外的火炮可不是吃素的,不时也炮弹在水库中爆炸,就算是不在乎火药、重金属中毒,水库也储不住水啊

不得以,英国人只能修建大量的储水池,这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要解决这么多人的饮水问题,可不是一项小工程。

这不是随便挖个坑,就能够解决问题的。要是不解决渗漏问题,估计等不到冬季,水就漏光了。

为了节约用水,开普敦的英军早就开始限量供应,白人士兵每天5升水,印度士兵每人每天3升水。

仅仅是饮用水,这差不多是够了,剩下的大概可能用来擦一把脸,英军士兵节省点儿用,估计能够擦拭一下身体。

这只是理论上,生活用水不仅仅只是饮用。人不可能一直都不洗衣服、不洗手、不洗澡,当然这个年代印度人确实不怎么洗澡。

这个供应量,仅仅能够保证生存,别的就不要指望了。除非英国人开挂玩儿海上淡化,不然根本就满足不了需求。

开普敦内部情况没有办法侦查,但是每天进入港口的船舶数量,还是无法保密的。

每天进出开普敦船舶数量减少,这是数学题很好计算,谁都知道这是运输的物资在减少。

没有足够的物资,开普敦早晚都会沦陷,这让谈判中的“布尔共和国代表”更加底气十足。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实际上瘟疫一天不结束,城外的“布尔共和”就一天不敢攻城。

好望角固然重要,但对奥地利的重要性也就那样,还不足让弗朗茨不惜一切代价拿下这里。

物资缺乏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只要削减驻军人数就可以了,反正瘟疫就是最好的屏障。

要是冒着瘟疫攻城,等占领了好望角,这支布尔共和队也差不多打废了。这个“废”不仅仅是指伤亡,更多的还是军心士气。

当士兵厌战,不愿意为国家卖命了,战斗力再强悍的军队也会瞬间变成软脚虾。

看着冬天一天天临近,英国人还是撑不住了,不得不做出重大让步。

1871年6月18日,英布两国在开普敦城外的军营内签订了停战条约,宣告了这场持续一年多时间的大战结束。

条约内容:

1、英国同德兰士瓦共和国、奥兰治自由邦的战争完全是一场意外,为了世界和平,双方自条约签订之日起结束战争;1817年6月18日

2、英方支付360万英镑的赎买金,回购开普敦方圆200英里的土地;

3、双方互相交换战俘,人数超过部分按照国际惯例支付赎金。约定价格为:士兵每人180英镑,军官根据级别、爵位高低,从300英镑20000英镑不等。

没有追究战争责任,没有提战争胜负,仿佛就是一次微不足道的小冲突,不值得一提。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不列颠也是要面子的,让他们承认战争失败,可没有这么容易。就算是开普敦殖民政府肯接受,伦敦的官老爷们也不答应。

割地赔款那是万万不可能的,伦敦政府承受不了战争失败的政治影响,反倒是土地赎买金和战俘赎金,更加能够令人接受。

反正丢掉的土地,大都是南非殖民公司的,又不是英国政府的。

脸皮厚一点儿,就当殖民公司殖民活动失败,伦敦政府再从布尔人手中买回一片殖民地好了。

战俘赎金更简单,欧洲社会不排斥这个。如果这次被俘人数有点儿多,支付的赎金数额比较大,一句交换俘虏都盖过去了。

如果真不要脸的话,还可以宣布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在战略上粉碎了敌人图谋好望角的阴谋,逼迫敌人放弃这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政治从来都是如此,包括这次英布战争,都可以甩锅给南非殖民公司。反正这家倒霉蛋公司,在战争中就已经破产,没有人会出来辩白。

事实上,德尔福总督已经开始做了。作为一名合格的政客,就算是打了败仗,签订了不利条约,还是要把战争责任降到最低。

不管怎么说,开普敦殖民地还是保住了。尽管是缩水版的,可是英国民众不会知道,没有人会关心万里之外的开普敦殖民地究竟有多大面积。

最新小说: 穿越从语文书开始 八零好福妻 开局签到西游送太乙真人 团宠小祖宗九百岁 从木叶开始的宇智波琴川 九零福运小俏媳 炮灰王妃今天洗白了吗 我靠着茶里茶气嫁给了豪门大佬 谍海偷天 成为反派得不到的黑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