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老薛骗到手之后,秦墨开始为中科院寻找老师。
招聘老师的公告发出多日之后,终于有人来应聘老师了。
来人是一个四十左右的汉子,皮肤黝黑,如同一个老农一般。
秦墨接见了他,问道,“不知你要应聘什么科目的老师?”
中年汉子道,“老夫贾路仁,先祖贾思勰,应聘农学老师。”
贾路仁或是怕秦墨轻视于他,于是自报家门,这是这个时代的特色。
“可是《齐民要术》的作者贾思勰?”
“正是。”贾路仁点头道。
见到秦墨知道《齐民要术》这本书,他松了一口气。
《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书名中的“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
《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年-年),书中正文分成卷,篇,收录有农艺、园艺、造林、蚕桑、畜牧、兽医、配种、酿造、烹饪、储备等各方面的知识。
《齐民要术》对现代来说自然是很一般,但在古代而言,则是一部巨著,对于提升生产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古代重视的是儒学,哪怕《齐民要术》再怎么厉害,也是上不得台面的,想要以此为官更加不可能。
所以看到秦墨发布的招聘农学老师的公告,他就来了。
他想将农学推广天下,使百姓无饥饿之患,更是想要看看是否能够为家族子弟谋取出路。
秦墨询问贾路仁农业方面的知识(bb),发现其对种植,畜牧等方面都有着独到的见解,不由的叹道,“先生埋没于乡野,真是朝廷的损失。”
从这贾路仁的口中得知,贾家一直以来都是农学世家,一直都在研究着农业方面的知识,可惜当权者不重视,以至于默默无闻。
贾路仁选育良种,悉心栽培的水稻亩产已经达到了四百斤的产量,比大唐亩产的二百斤足足高出一倍。
但是受限于水稻的种子,已经很难有提高了。
简单的说,贾路仁的操作非常熟练了,只需要一个创意就能大爆发。
秦墨虽然可以从网络上去搜索杂交水稻的知识,但是实操能力等于零,而贾路仁正是他需要的人才。
秦墨拿出《水稻种植技术》给贾路仁,“先生且先看看此书如何?”
贾仁路看起《水稻种植技术》,不住的发出赞叹声,“秒!实在太妙了!”
他捧着《水稻种植术》一书如获至宝,里面许多观点让他大开眼界。
“蓝田伯,这杂交水稻技术当真能亩产千斤?”贾路仁激动的问。
他用尽了所有的办法,可是已经无法再将水稻的产量提高,似乎是遇见了瓶颈一般,这杂交水稻的理论却是令他茅塞顿开,如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秦墨道,“叫我院长即可。”
“是。”贾路仁觉得秦墨没有丝毫的官架子,很少平易近人。
“理论上,杂交水稻能够提高至千斤,不过这需要一个过程,要靠你们去摸索了。”
杂交水稻的成功在后世已经证明了这个理论的可靠性,不需要再去质疑。
秦墨不打算直接拿出后世的超级水稻种子来,毕竟揠苗助长不是什么好事,他希望能够在唐朝形成一整套的理论。
“我可否请家中子弟前来帮忙?他们也都是从小熟悉农学。”贾仁路问道。单靠他一人去实现这么宏大的实验有些吃力。
秦墨笑道,“多多益善。从现在开始,你就是农学院的院长了,老师的任命由你说了算。”
他现在怕的是没人,贾路仁找的人越多,他越开心。
“敢不效死?”
秦墨如此信任让贾路仁有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水稻杂交技术乃是陛下最重视的事情,否则也不会把这秦王府给我作为学院的驻地,而且还给了一块皇庄作为试验田。若是试验成功,陛下不吝赏赐,即使是封候封伯也不在话下。”
这么一说,贾路仁就更加激动了。贾家世代沉浸于农学,虽也读书,但却没有很大作为,若是从事农学也能封爵做官,对于整个家族而言乃是一个通天之路。
以至于他走路都带风了,急吼吼的要去把家族子弟全部叫来。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实现需要用到野生水稻,秦墨可没有耐心等贾路仁去慢慢寻找,于是他从淘宝上订购了一些,这样一来,等贾路仁把人找齐之后就可以直接试验了。
他需要在短断时间内出效果,但直接拿出来超级稻的种子却是不合适,于是就用这么一种不算太揠苗助长的方式作弊了。。
笔趣库.
大唐发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