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场大雪飘然落下,崇祯元年终于到了最后一天。虽然外面雪花飞舞,但是从宫内到宫外的各主要交通干道上,都点起了用玻璃镶嵌的小灯笼,这种四四方方造型的玻璃黄铜灯具,现在京城百姓最为喜爱的照明之物,又被他们唤作气死风灯。
宫外的气死风灯内点的是较为廉价的羊油蜡烛,这种廉价的蜡烛点燃后就会散发出一股羊膻味,但是比起它所带来的光明,京城的百姓倒还是能够容忍这种让人不愉快的味道。
不过即便是这种廉价的羊油蜡烛,也只能照亮京城十六条主要大街,那些胡同小巷里,便只能靠各家门前挂着的油纸灯笼照明了。玻璃黄铜制作的气死风灯,一盏也要3、5元,除了极少数的大户人家,没人会这么奢侈的挂在门前照亮别人。
即便是京城大街上挂着的路灯,刚开始也失窃了不少,京城市政厅不得已下,一边派人守夜,对抓住的盗窃者从重处罚;一边便是竖立起了两人高的路灯杆子,把气死风灯挂在了杆子上,试图让那些想要顺手牵羊之人知难而退。
虽然这个政策实施的还不久,市政厅还不能确定是否能阻止灯具的失窃,但是把气死风灯高高挂起之后,倒是让他们发觉,这种挂法可以让灯光笼罩的范围变大,原本一条路上预计要挂的灯具起码可以节省下三分之一,这完全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在宫城之内显然不能竖起同宫外一样的灯杆,只能在原本的石头灯笼上稍作修改,让气死风灯能够固定在这些石头灯笼上而已。
不过即便如此,沿着甬道摆放的这些灯具,因为点着上好的鲸脂蜡烛,散发出光明而柔和的白光,依然让宫内各处甬道显得美不胜收。
按照这一天守岁的惯例,民间百姓自然是吃饺子守岁,而宫内则一般是邀请陛下亲近的勋旧贵戚吃酒欣赏杂耍歌舞,辞旧迎新,以待新年的来临。
不过去岁因为还在天启的丧中,刚刚登基的崇祯下令宫内的守岁活动一切从简,以寄托其对亡兄的哀思,所以只是较为简单的过完了天启七年的除夕。
不过今日既是崇祯登基后的第一个除夕,也已经出了天启皇帝的丧期,因此宫内的几位太监首领就想要给皇帝热闹一下,特意提前了一个月就开始准备了。
虽然崇祯并不怎么喜欢这个时代的歌舞,他总是觉得这些歌舞缺少了几分朝气,不是富丽堂皇就是过于柔媚了。
不过在这个大喜的时节,他也不好意思扫了大家的兴致,毕竟这些活动也不单单是为了他这个皇帝准备的,辛苦了一年的内臣和宫女们,也要趁着今天瞧个热闹啊。
但是在邀请的宾客名单上,朱由检却对王承恩交代了一批特殊的客人。王承恩刚刚听到崇祯吩咐时,也是比较惊讶,但是却也遵照着执行了。
当受到邀请的几家皇亲勋旧进入宫廷之后,在他们对面席上就坐的,居然是一群商人的代表,这让他们顿时感觉心里颇为不快。
这些勋戚的家眷进入后宫陪同皇后及诸位贵人守岁,同样见到了一群她们眼中的不速之客,大约有7、80位7-15岁的烈士遗孤出现在了皇后招待她们的宴席上,同她们一样成为了陪着后宫几位贵人守岁的客人。
不过这一年来,勋旧贵戚一直被皇帝冷落着,还被剥夺了不少田产,因此他们倒也知道,该怎么在崇祯面前伏低做小。
虽说有英国公出面为勋贵们说情,想要让皇帝分享一些军功予众人,好安各家勋贵之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回到从前的地位上去。
但是皇帝让他们前去接受陆海军军校的短期培训,这些勋家贵戚们又借口自己年纪大了,经不起军校里那些军纪的折腾,只肯让一些年轻庶出的子弟去军校学习。
这么一来,原本态度有点松动的皇帝顿时又没了声息。而被这些勋贵们纠缠出来说话的英国公,看到这个局面也有些拉不下脸来。对于这次宫内守岁晚宴的邀请,干脆借口自己身体不好推辞不来了。
对于英国公的做派,崇祯并没有过于吃惊。根据太医院给他的报告,英国公自入冬以来就一直身体不好,这次拒绝了他的邀请,一小半是因为他没有答应英国公替那些勋贵的求情,给他们重新安排官职;另一大半倒确是因为身体难以坚持的缘故。
以英国公现在的身体状况,就算是对他有什么看法,现在也无能为力了。而京城勋贵没了他这面旗帜,就更发不出什么声音了。
不过在酒过三巡,新春将至之际,崇祯决定还是给这些勋贵一个出路,免得到时候被人说自己刻薄功臣勋旧,最后让他们倒向那些江南士绅那里去。
朱由检伸手虚虚按了按,殿内欢快的丝竹歌舞很快便停了下来,他这才转头看着勋旧的位置开口说道:“此前朕收到不少上疏,说各位勋家贵戚在家中待的有些厌烦了,想要出来为朝廷做点事情。
前些时候,英国公来见朕的时候,也提及过这件事。朕思考良久,觉得各家勋旧毕竟都是与国同休之臣,祖上也是我大明的功臣良将。
朕虽然贵为大明天子,也不好冷了诸位为国效力之心。不过诸位想要带兵打仗的想法,朕觉得勇气虽然可嘉,不过战场终非儿戏,没有经过军校考核合格,朕是不会让你们带兵上战场的。
朕不仅要对大明负责,也要对诸位的家人负责,不能拿各位的性命去开玩笑。再说了,为朝廷效力也不单单只有上战场一条路。比如肃宁侯一心专研农业,为我大明培育良种,这也是为大明作出贡献么。
你们啊,不要老是把目光盯在军职上。重要的是,你们想做什么,你们能做什么…”
崇祯的话语先是让一群勋旧们大为欣喜,但很快就凉了半截。魏良卿这一年干的事,他们自然是知道的,还因此在勋旧中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现在崇祯让他们向魏良卿学习,岂不是让他们也成为别人口中的笑柄了么。再说了,培育良种这种事情,既看不到好处,也辛苦的紧。让他们跟着魏良卿,跑到田头去踩两脚泥,这也实在是太过难为这些从小锦衣玉食的勋贵了。
崇祯说了半天,发觉这些勋旧一个个都低头躲开了自己的视线,没有一个愿意站出来响应自己的。他心里顿时有些不悦了起来,为了给这些勋贵寻找出路,他这些日子也算是绞尽脑汁了,结果他们还没人愿意附和自己,真是一堆烂泥糊不了墙啊。
朱由检脸色顿时有些拉长了,他停顿了一会,便有些生硬的继续说道:“既然你们不愿意学习肃宁侯伺候庄稼,那么朕便再给你们一个出路。
如今我大明既然已经开放了海禁,同海外各藩国的联系自然也就要紧密起来了。不过今后大明同这些藩国之间,并不打算延续以往单方面的朝贡政策。
朕打算派遣人员前往各藩国作为大明的使者,一来了解藩国的内情,二来作为我大明朝廷的代表,保护前往彼国的大明百姓和前去贸易的商人。
海外藩国数量众多,又有近有远,远者远至数万里,而近者也要上千里。因此使者人选自然是要选择忠于大明,且同藩国交往中不堕我大明声威之人。
各家勋贵都是与国同休之臣,又深沐我大明礼仪之教化,想来应当能够作为我大明之使者,前往出使各国。不知各位谁愿意接受如此重任啊?”
听着崇祯的说话,倒是让郑芝龙、杨天生等海商大为羡慕的看了对面的勋贵几眼。以大明的名义出使海外各国,这显然是一个不错的差事。除了可以携带货物前往藩国交易之外,那些藩国国王赠送的礼品,也是一笔不错的收益。
但是不同于这些常年往来海上的豪商,这些京城勋贵这辈子到过最远的地方大约也就是南京了。想要让他们出海前往千里、万里外的藩国,这个距离想一想就已经让他们感到心头发冷了。
跑到这么远的地方,有生之年还能回到中原么。对于这些勋贵来说,凡是两京以外的地区就算是乡下,而大明以外的地区那简直就是莽荒之地。
除了朝鲜、日本等寥寥几个国家,所谓的藩国同野人有什么区别。让他们在野人王国待上一年或是数年,这种事情想想都觉得可怕。
不过这些勋贵的推山阻四,终于激怒了崇祯,只见他颇为不满的说道:“尔等之前天天找人说情,说要为国出力,为朕效劳。结果今天朕给你们机会,让你们学习肃宁侯,你们不作声。让你们代表大明前往藩国,你们又不愿意。你们究竟想要作甚?”
崇祯的发怒,终于让几名勋贵不得不出面讨饶,表示自己愿意听从皇帝的吩咐前往藩国。
虽然他们口上是如此说,但是脸上的为难之色,连瞎子都能闻的到了。
朱由检也不再劝说,只是做了一个手势,让殿内的丝竹歌舞再次奏了起来。不过再次响起的音乐声,并没有消除殿内略显尴尬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