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这个称呼在这个时代可不是普通人见面时用的,而是具有特殊含义的。
虽然房玄龄在称呼姜云志的时候多了个小字,但毕竟人家的身份不一般,姜云志目前还只是一个普通人。
这已经是房玄龄很尊重他的表现了。
“奇技淫巧?若这都算是奇技淫巧的话,那我们大唐就没有什么能够上得了台面的了。”
谦虚是好事儿,最起码让杜如晦对姜云志的感官很好。
“小子才十二岁,被蔡国公您这样夸赞,若是以后目中无人了可是要怪您的。”
姜云志也不露怯,笑着说了回去。
“哈哈哈~”
长孙无忌等人对视了一眼,显然是对姜云志的态度感到很满意,一同大笑了起来。
昨天李世民的动向他们都清楚,这也是他们对姜云志另眼看待的原因。
虽然他们不如长孙无忌知道的那么清楚,但这已经足够了。
“好了好了,内侍出来了,该上早朝了。”长孙无忌瞟了一眼殿门的方向,开口说道。
“你现在还没有上朝的资格,所以一会儿你要在门口等着,等到陛下传召你的时候你才能进去。”
“没有传召一定不能进去,千万不要逾越了礼制。”
“谢谢长孙将军提醒。”姜云志表情严肃了起来,低头道谢。
封建时代的规矩是最多的,也是最严的,说稍有不慎就会得罪人甚至是丧命一点儿都不为过。
哪怕是因为李世民的原因,哪怕是因为利益的关系,对于长孙无忌能给到这样的提醒,姜云志还是很感激的。
看着一众朝臣跟随着内侍鱼贯而入地进入了太极殿,姜云志在殿门口旁找了个地方靠了起来。
刚才的一扫而过让他多少看到了太极殿内的情况,虽然还不清楚为什么李世民能在武德九年就在太极殿上早朝,但这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接下来的事情。
如无意外,李世民今天会给他封赏,最少也会有个官职,不然的话不可能让他来朝堂上和那些宣扬仁义对待突厥战俘的人对喷。
现在,问题就在于那些宣扬仁义的都是些什么人,是腐儒?还是别有用心的人?
虽然昨天在新家里想了很长时间,但这毕竟不是玩闹,由不得姜云志不慎重。
所幸,也不知道是事情太多还是怎么的,今天李世民给姜云志留下了足够多的时间。
辰时早朝,一直到了辰时末才把姜云志叫了进去。
“诸位,这就是前天在渭水河畔立下大功的姜云志。”
看起来李世民是给足了姜云志的面子,因为在姜云志进来见过礼之后他从高台之上走了下来,拍着姜云志的肩膀给大家介绍。
然而,这不过是安抚罢了。
“来人,敕旨!”介绍完之后,李世民大手一挥,一个内侍从旁边走了上来。
“门下:昔日荣光,扬朕大唐……”
不是传说中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而是听起来让人感觉陌生的格式,姜云志才知道这唐朝时期的圣旨并不像电视剧里的那样。
他前世虽然是个大学生,但成绩一般,又不是中文系的,从那个宣旨内侍口中说出来的话让姜云志感觉晦涩难懂。
不过他却听懂了一些最关键的东西。
池阳县男,太史令。
一个是爵位,一个是官职。
县男,也就是男爵,是大唐最低的爵位,但再怎么说也是一个爵位,对于普通人来说从无到有是一个难以跨越的天堑。
至于太史令则有些不同了,因为这个官职算不上是太重要。
大唐的太史令和前隋不一样,前隋的太史令是从七品,而且还是从七品下,但大唐的是从五品下。
不管怎么说,好歹是买入了五品这个等级,而且太史令有一个很特殊的地方。
掌察天象。
看起来是个神棍官职,但其实不是,说白了就是通过观察天象来预测天气的,是隶属钦天监下的官员。
而他最特殊的地方就在于他可以上朝。
能上朝和不能上朝是一个很大的区别,有的人一声都没办法跨越。
“谢圣人恩。”姜云志躬身,双手托起,接过了内侍递过来的圣旨。
看着姜云志接下了圣旨,李世民满意的回到了那个代表着皇帝的座位上。
“好了,在此战中立功的人已经封赏完毕,后续若是还有变化那就再定,现在来说一下最后一件事。”
“关于那些战俘,应该怎么处理。”
李世民的话让姜云志心中一凛,他知道,这是他的考验。
之一。
不过姜云志并没有轻举妄动,而是站在朝臣最末的地方安静的站着,他打算先听一听朝廷中的各种言论。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哪怕昨日李世民提前跟他说过了也是一样。
今天这个考验最重要的是在于结果,而非过程。
在朝堂之上,李世民就算是心有不满也不会轻易的发泄出来,只要自己最后达成的结果让他满意就好了。
“陛下,老臣还是认为我大唐乃是天朝上国,应该有天朝上国的气度。”
“孔圣曾有言: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陛下,此乃我大唐展现天朝上国气度的大好时机,不可枉造杀孽啊!”
一个隐约已经有些白发的人慷慨激昂,但说出来的话让姜云志多少了解了一些形势。
第一个站出来的,还是这个年纪,张口就是孔圣人,宣扬的还是仁义之说。
看来,这人应该就是他今天的主要目标,之一。
还未等姜云志分析个具体出来,又有人站了出来。
“陛下,老臣认为孔祭酒言之有理!”
孔祭酒?姓孔?
姜云志没有来得及去察看后面蹦出来的那个人,而是被这个人的话给吸引了。
姓孔的人在大唐有多少姜云志不知道,但是能在朝堂上占据毅力置地的,而且位置还这么靠前,那想来就是号称孔子后人的孔颖达无疑了吧?
在第二个声援的人站出来之后朝堂就热闹了起来,有很多人都站了出来,不过大都是支持这仁义之说的,反对者鲜少有之。
算上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和侯君集在内也不过只有五个人,而且姜云志感觉前面这四个人都是得到了李世民授意的。
整了整有些破旧的衣服,姜云志看着火候差不多了才从队伍的末尾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话讲!”
十二岁的身体,声音还有些稚嫩,但却具有极高的辨别性,因为他和朝中这些大都是三十往上的人不同。
“咳咳!”
李世民重重的咳嗽了两声,朝堂很快安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