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书让小仓优子20日过来武汉这边,不管如何,人家主动过来汇报工作,他总不能拒之门外,就算是再忙也要抽出时间。
这段时间,叶子书已经整理完太阳能发电全套技术体系的资料,已经将部分技术资料交给研发人员研发。
现在麒麟工业集团虽说没有什么产出,但是名气却是不小,特别是人事部在招聘的时候,喜欢亮叶子书的招牌。
以前亮叶子书的招牌,只能吸引一些学校的学生,毕竟明星的身份还是很吸引年轻人的目光,倒是“忽悠”了不少初出茅庐的年轻人。
现在叶子书的名号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明星身份了,虽说没有权威榜单能够直观反映叶子书旗下产业的实力,也没有任何奖项来证明叶子书的科学实力。
但是众多事实摆在眼前,不管是凤凰科技公司旗下的软件产业,还是青龙科技公司的消费电子产业,还是玄武科技公司旗下的电子半导体产业和工业产业,都不是无名之辈。
虽然叶子书没有时间看报刊杂志,但是这段时间,这三家企业一直霸占着相关媒体的头版头条,几乎成为我国高科技领域的代表企业了。
也就是说这三家企业已经是名声在外,稍微关注外界消息的人,都不能忽视这三家企业的存在,很多人都把这三家企业作为高科技产业的标杆。
实际上叶子书自己都有点轻视自己这些产业在国内的影响力,实际影响力要比他想象中要大得多,只是他一直没有应酬过,体会不深而已。
国内实在是太缺乏像这样的高科技企业,而且还是能够吊打全世界相关老牌企业的高科技公司,这一点切中了很多国内民众的心。
因此招聘的时候,只要说是这三家企业老板的产业,以前千难万难的招聘,变得非常轻松,甚至有人上杆子想要进来。
这种情况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开除的薪酬非常高,远远高于应聘者以前的待遇,这一点其实已经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则是很多人对叶子书的产业的信心非常强,普通的民营企业大家还会担心会不会遇到危机,导致工作无法得到保障。
但是叶子书旗下的产业,体量都非常大,这么大的企业想要瞬间落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烂船还有三斤钉。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到大厂工作,大厂工作有保障,待遇还很高,社会地位也不低,是很多人理想的工作单位。
更何况跟着叶子书一同创业,能够学习很多东西,我国现在的科技水平普遍落后,科研人员也是有一颗进取的心。
如何提高自己,一方面就是自学,但是书本上的知识大家都能看,想要脱颖而出实在是难上艰难。
另一方面就是加入学术牛人的队伍,虽说不一定能够达到学术牛人的水平,但是肯定对他们自身的技术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更何况麒麟工业集团也不是真的平平无奇,在他们招聘的业务介绍里面,每一样听起来都让人热血沸腾,甚至惊叹不可思议。
工业化生产蛋白质、淀粉、纤维等等,在很多人眼里简直就是黑科技,只要具备好奇心的科研人员,都很难抵挡这股诱惑力。
更何况粮食问题一直是我国的头等大事,谁能够一劳永逸解决我国的粮食安全,谁就是国家的头等功臣。
虽然这些头号荣誉和他们这些科研人员无关,但是能够参与进来,也是能吹一辈子的资本,是一件引以为豪的事情。
更何况麒麟工业集团的业务远远不止于此,每一个业务只要做成功了,都是一项巨大的产业,甚至可以说是永不衰弱的产业。
越是基础性产品,越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像工业化产粮,只要成功了,这个生意就能一直做下去,人总得吃饭吧。
虽然这些业务介绍不是很详细,但是招聘人员的只言片语,依然对很多科研人员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这次招聘的主要科研人员集中在精密仪器设备、太阳能发电领域、输电领域、集成电路领域、高端材料领域和电气化设备领域。
但是如果有适合其他子集团公司的人才,招聘团队也是不会放过,完全有权利帮助旗下的众多子集团公司招募人才,充实人才队伍。
甚至有些人才不适合麒麟工业集团,也是可以推荐给其他的集团公司,总之只要合适,采取的就是一网打尽的办法。
没办法,目前我国的人才总体规模有限,加上各个集团的发展速度实在是太快了,人才需求始终处于饥渴状态,能搂一个是一个。
谷獔/span所以短短十几天的时间,新成立的两家子集团公司,竟然组建了规模不小的科研团队,基本管理层也从集团内部人才选拔体系当中得到满足。
而这些人才的来源,大部分都是国内各大国有科研单位,这是叶子书非常满意的地方,和以前截然不同。
以前的人才来源大部分还是学校,想要从国有科研单位挖人,不说没有,但是所占比例非常低,而且愿意跳槽到他旗下的,都是年轻人。
虽说年轻人有活力、有干劲,但是经验却是不够丰富,要不是技术资料都是他提供的,凭借这些年轻人独立研发,不一定就能成事。
现在虽然年轻人占比依然不低,但是30多岁的科研人员跳槽过来的比例也很大,而30岁到40岁,正是科研人员创新力最丰富的年龄段。
他们要技术有技术,要经验有经验,精力也还算旺盛,还对事业有强烈的渴望,是科研人员的理想状态。
根据人事部的预测,按照目前招聘人数的速度,到春节放假前,可以将科研团队人数扩大到5000人。
这么多科研人员放到普通的企业,是一个庞大的科研团队,但是放在两家新子集团公司身上,规模算不上多大。
叶子书希望能够将科研人员规模扩大到1万人,如果都是科研大牛,自然不需要这么多人,但是基于科研人员水平综合考虑,觉得将规模扩大到1万人,是比较合适的。
他希望通过增加科研人员规模,来加快技术资料变现的速度,争取在94年底能够构建完整的太阳能发电产业链和电气产业链。
到时候廉价的能源供应,让麒麟工业集团的很多产业具有发展起来的可能性,按照目前的能源成本,就算是他有技术,很多产业都没法开展。
这会严重制约麒麟工业集团的发展速度,虽然不管早晚,总归是能够建立起来相关产业,但是谁又嫌弃早一点实现呢。
更何况已有产业已经产出了不少的利润,必须要有新的产业消耗掉这些利润,太阳能发电产业,就是一项理想的消耗资金的产业。
这次和太阳能发电产业配套的,还有火力发电技术资料,不过不同于传统的火力发电,而是采用了高转换率的热电材料技术。
这种火力发电站,能够将热能的转化率提升到95%以上,如果能够承担更多的成本,转化率甚至可以提升到99%。
以前他拿出这样的技术还有说顾虑,但是事到临头,他也不能顾忌太多了,只能硬着头皮拿出来。
不然错位调峰的过程中,会造成巨大的能量损失,变相增加了能量成本,这是跟自己的利益过不去。
实际上高效热电转换技术,比常温超导技术给外界的震撼更大,高效热电转化一直是科学界难以解决的问题。
很多人前赴后继想要解决这个难题,但是都以失败告终,甚至有人得出结论,这条路很难走通。
这次他拿出来的黑科技太多了,甚至比他之前拿出来的电子半导体技术要先进得多,完全没有可比性。
因为电子半导体技术只是提前了好几年而已,按部就班进行技术迭代,也是能够做到现在的水平,算不上多么稀奇。
但是这次拿出来的技术,就不是技术迭代就能够实现的,只要能够保护好秘密,就算是再过上百年,也没有人能够再现出来,这就是黑科技应该有的难度和水平。
实际上当这些新招募进来的科研人员,拿到他给的技术资料,有人直接就蒙了,很多人怀疑自己的眼睛是不是看错了。
只是很多技术都是被拆分开来了,分配给各个项目组,任何一个科研人员都不能一窥全貌,这是为了技术保密的需要。
像这种黑科技技术,能申请专利的很少,很多东西是没法申请专利的,只能通过更严格的技术管控和保密制度来防范技术泄密,为此多承担成本也是在所不惜。
而在生产阶段,采用的也是黑箱生产模式,就算是流水线上的工人,也无法了解具体的生产原理。
这也是为什么要招募上万名科研人员,因为每个人领到的任务都非常细,甚至这些科研人员都不知道自己的科研任务对整个项目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