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娘和小姨母都是懂事之人,殿下也偏疼她,她又是个女孩子,早晚都要嫁出去,给她几分体面也没什么。”
太子妃面上冷淡,完全没有刚才的慈爱,也一副不想再提的样子。
平儿伺候她多年,柔声道:“还是娘娘心慈。刚才伺候萧夫人的宫女说,她出去就唤一个叫‘二丫’的丫鬟伺候,看起来,他们在辽东过得不错,身边还有人伺候。”
太子妃淡淡道:“那是自然。你看明九娘,像自己做粗活的样子吗?或许刚去的时候吃了点苦头,但是萧铁策,那是太子看上的人,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
明九娘:呸,他发个屁光,他是借老娘的光,吃软饭好不好!
太子妃又道:“不必管她。我只是在想,萧铁策到底如何说服皇上,让他们进来。这件事情大有玄机,或许殿下……”
平儿眼中露出几分激动之色:“娘娘,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吗?”
“或许吧。又或许,”太子妃脸上露出几分漠然道,“这是最后一面。”
平儿“扑通”一声跪在她面前:“娘娘,您不要这么想!”
太子妃笑了:“人固有一死,怕什么?从我做太子妃那日起就知道,这条路只能进,不能退,路边的繁花锦簇之下,其实都是万丈深渊,稍有不慎,粉身碎骨。在这里熬了这么久,生亦何欢,死亦何惧。”
平儿道:“太子妃,您不能这么想。您还有两位郡王……”
太子妃摆摆手道:“起来,看你吓的。我不过感慨几句而已。”
她又恢复了之前端庄自持的模样,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等着太子的消息。你刚才说郡王我想起来,齐郡王身边那个怀孕的丫鬟……”
齐郡王是她的次子,长子已经成亲,齐郡王却只有十七岁,还未成亲。
平儿低头道:“她没有福气,没能保住孩子,自己的命也丢了。”
太子妃冷笑:“就算落魄了,我的儿子,也不是那些下贱胚子能肖想的。”
明九娘在园子里的石桌前坐下,挥手让宫女退下,然后从荷包里抓出来一把谷子洒在桌上。
宫女在不远处惊讶地看着她的动作,满眼不解。
等到她看见几只麻雀落到桌上,甚至还有胆大的直接从明九娘手中直接啄食,更是惊得眼珠子都快掉出来。
这是什么妖法?麻雀那么怕人,为什么不怕她?
明九娘才不管她,她和鸟亲近也不是什么秘密,辽东多少人都知道。
她听着小麻雀和她说刚偷听到的太子妃和平儿的对话,脸上浮现出冷笑。
果然都不要装什么贤惠,谁心里都有一本真正的账。
什么妻妾和睦,不过都是男人编出来骗自己的罢了。
太子妃和太子良娣之间,或许没有针锋相对斗鸡一般,但是各怀鬼胎,各取所需,也绝对不是往一处使劲的。
明九娘扯了一片叶子顺着脉络慢慢撕着,心想如果这些事情她和萧铁策说,后者一定会觉得她小人之心。
这就是他们之间三观差异,这是难以填补的鸿沟。
太子妃还吃斋念佛,号称连蚂蚁都舍不得踩死,结果亲手造成一尸两命,其中还有自己亲孙子的惨剧。
非但如此,两条命甚至都不能抵消她的怒气,她觉得死都抹不掉那丫鬟对她儿子的侮辱。
呵,这个吃人的社会。
明九娘很庆幸不用和她来往,不用如此勾心斗角,她想念辽东白雪茫茫,覆盖天地的干净了。
一会儿二丫回来,啄了几口谷子后道:“九娘子,我打听清楚了。钻狗洞的是杨家的人。”
“太子良娣?”
“是。”二丫道,“据说是太子良娣的妹妹派人偷偷送银两,如此已经好几年了。”
杨氏的妹妹,那岂不就是福安郡主口中很不喜欢的小姨母?
原来,杨氏能立于不败之地,背后还有这么强大的靠山。
明九娘忽然好奇,杨氏的妹妹嫁给了谁?
这个女人,也是个人物哪!
看,太子身边的女人,就没一个简单的,怎么都得有用有靠山。
萧铁策正在和太子说话:“皇贵妃那件事情,事出突然,我们之前完全没有往那个方向想;好在知道后我做了弥补。虽然皇上依旧将信将疑,但是也算挽回了些许。”
太子道:“竟然是这么回事……或许这就是命。纸包不住火,我心里一直惴惴不安,到底还是露出了马脚。”
萧铁策补充道:“这是九娘帮我想的对策,我认为很有用。”
“是她?”
“是。”萧铁策道,“她和以前已完全不同,我们刚在宫中,她还为了我和明正对上。请殿下忘记之前的事情,不要对她有偏见。”
太子沉浸在皇贵妃这件事情的震惊中,并没有说什么。
半晌后他忽然问:“这件事情,你是从何得知的?你在宫里还有人?”
萧铁策想到已经死了的德庸,撒了个谎道:“我曾经对德庸有过恩惠……没想到,他因此而死。”
太子倒也没有怀疑,叹了口气道:“原来还有这样的渊源,可惜了。你也是个闷罐子,早点跟我提,说不定和他的关系能更进一步。不过人既然已经死了,那也就算了。”
“……皇上突然提出要明九娘查账,我想多少对您还有感情。”
“明九娘查账?”太子惊讶,总算开始认真地考虑明九娘。
“嗯。”萧铁策道,“她精于数算,在辽东的时候方才展现出这非凡的技艺。”
“那你的意思是,从前她藏拙了?”
“是。”
太子若有所思地道:“她能在明正眼皮子底下藏拙,可见也是个厉害的。只是她对你……”
“她对我情真意切。”萧铁策说这话的时候十分心虚,“我对她也是。或许这次流放,对我来说是因祸得福。”
太子想了想后斟酌着道:“你对她人品,有所考量?”
“是。我和她,早已夫妻一体,荣辱与共。”萧铁策郑重道,“殿下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