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塔西姆也立刻开始找人发文回应,首先出面的是研究瓦尔玛王朝的历史学家萨什布沙称:“帕德马纳巴史瓦米神庙是瓦尔玛王族的呼吸与生命,财宝应当被继续保管在神庙内,神庙的一切事务也应当继续由瓦尔玛王族后裔掌管。”(在科钦研究瓦尔玛王朝的历史学家要是跟瓦尔玛家族一点关系都没有,这话谁信啊?)
为了把水搅浑,塔西姆还同时找人发表了另一种观点“鉴于宝藏的历史性和鉴赏性,应当把它们展示给世人。一些学者说,神庙宝藏是该地区物质文明的最好展示,有利于从多方面诠释喀拉拉地区曾经的商贸文化。因此,应当向埃及学习,把财宝保存在神庙附近的博物馆当中,允许公众参观,同时也方便学者研究。”
当然了,这个时候也有完全与两方势力没有关系的中立人士出来发表建议,比如历史学家帕尼卡就建议,应当以这些财宝为基础,建立起印度的卢浮宫或大英博物馆。他说:“这是绝好的机会,应当建立一个拥有国际水准的博物馆,把财宝陈列其中,让全世界的人都来欣赏。”他认为,博物馆建成后,将补充和拉动喀拉拉邦的支柱产业——旅游业。
总之这个时候是众说纷纭、莫衷于是,就在双方都在报纸上大打舆论战的时候,又一件让邦政府头疼的事情发生了,就在他们计划动用气体切割机来打开最后一间也是最大一间的B字号密室时,却突然遭到了数量众多的信徒们的阻止。
其实早在塔西姆和沙克鲁开启第一间密室的时候,这件事就已经被狂信徒们知道了,随着消息的逐渐传播,越来越多的狂信徒从全国各地向帕德马纳巴史瓦米神庙这里赶来,他们白袍赤脚、围坐在神庙外,念经祷告以示抗议,希望政府不要继续开启密室,以免为当地招致祸端。其中一个说法是,开启B密室将打开“潘多拉的盒子”,会给帕德马纳巴史瓦米神庙所在的地区带来诅咒和灾难,而那些亲手开启密室的人将会遭到毁灭。
还有信徒警告说,有一条地下通道将B密室与大海连在一起。如果打开密室,将会引发神的愤怒,海水会倒灌进来,淹没整座城市。有人甚至翻出了上世纪30年代的一则新闻,说1908年有人试图打开神庙的密室,却被一群眼镜蛇吓跑了。印度教的传说中,神圣的地方都会有眼镜蛇守护。所以一些信徒认为,B密室内肯定有大量眼镜蛇,它们数百年来守护着密室,时刻准备攻击那些试图进入的人。
对于这种说法,专家们自然是嗤之以鼻,因为从已经开启的几间密室来看,里面既没有足够的氧气和淡水,也没有可以给眼镜蛇用来充饥的老鼠,它们怎么可能活到现在,而且已经开启的几间密室里都没有眼镜蛇的踪迹,没道理最后一间反倒会有。
即便如此,邦政府也不得不暂时停止对B字号密室的开启,以平息信徒们的情绪,否则一旦激怒了这些信徒,那可很容易发生影响恶劣的群体事件。
本来以沙克鲁的性子是想过去凑凑热闹,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玩的事情的,但是这个时候一个突发事件打乱了他的计划。
事情的起初还是来自于拉杰斯商贸负责跟他联系的伊姆兰副总,这天沙克鲁忽然接到了他的电话,对此沙克鲁还是有些意外的,因为明明才刚与拉杰斯公司交易完一批黄金,当时伊姆兰还说由于公司账面上的流动资金有限,所以短期之内很难再进行收购,希望沙克鲁能够多给一点时间,于是他好奇的问道:“伊姆兰先生,难道贵公司现在账面又宽裕了?”
“不,怎么可能突然有那么一大趣÷阁钱入账啊,这次麻烦潘迪特先生,是别的事情,不知道您手里的那十盏12世纪的黄金油灯有出售的意思么?。”伊姆兰解释道。
听了伊姆兰的解释,沙克鲁觉得更加好奇,于是调侃道:“呦?!现在拉杰斯公司还兼顾这种项目呢?”
伊姆兰连忙否认:“不是的,是我们公司的一名大客户得知您手上有这十盏黄金油灯之后,想要收藏,所以托我们询问您一下。”
这么一说,沙克鲁就觉得很合理了,因为帕德马纳巴史瓦米神庙宝藏这么大的事情,肯定会引发印度乃至国际上的收藏家关注,可是现在正式渠道上只有自己手上的这十盏黄金油灯是有收购可能的,所以有人想联系自己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虽然这十盏黄金油灯据说是来自于潘迪特家族的老祖先,但问题是沙克鲁从没把自己当做印度人,更没把自己当做潘迪特家族的人,所以自然不会有什么珍惜感,要是价格合适,那么卖掉可也没什么,于是他问道:“哦,那这位大客户先生肯出价多少呢?”
这个时候对面的伊姆兰有些迟疑的说道:“额,这个,那位先生觉得您应该也是一位收藏家,所以他想跟您用以物易物的方式来交流藏品。”
没等伊姆兰说完,沙克鲁就打断道:“那就算了,我可不是什么收藏家,他想买的话就准备足够的美元,否则就算了。”沙克鲁这话不是在忽悠伊姆兰,而是他真的对收藏这行没什么兴趣,这种古玩保管起来既麻烦,还得提防别人偷,最后还不一定能够保证增值,自己又不是钱多到没处花,可是不想投资这个。
听到沙克鲁这么说,伊姆兰有些着急了:“潘迪特先生,您别急着拒绝啊,埃兹肯纳先生那里世界各国的奇珍异宝都有,肯定能够满足您的要求,您哪怕去看看也好啊,如果真的没有您想要的东西再拒绝也不迟,是不?”
本来沙克鲁是想再次拒绝的,可是当他听到“埃兹肯纳”这个名字的时候,忽然间觉得很是熟悉,好像前世在哪里听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