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一日下午,离开金溪十天后,远行的众人终于回来了。小厮一路小跑提前通知江管家众人已到。江老一听,立刻叫柳承宗和诸少年出门迎接。
五辆马车缓缓停在义学门前,江管家率众出门迎接。
“唉,哪用得着这么大的排场,不必劳师动众的。”王磊下车后说。
“离别一日如隔三秋,应该的,应该的。”老管家笑着说:“此行一路顺风吧?”
“没错,路上很太平,伊瑞斯准备的没用上”。王磊笑着说。
“那就好,那就好,”老管家看到王磊身后下车的几十名年轻人和两个大块头的汉子,知道他们就是要招募的人,转头对着张掌柜和其他众人道:“请大家移步到院内歇息,张掌柜,这边请。”
于是众人一同走进义学院内,新来的匠人,仆人们对一切都感到新鲜不已,四处打量着。而且他们大部分是没机会读书的,能在这浓郁书香的地方有份差事,顿时觉得自己幸运不已。
老管家当下先给这群新人分配了房间,四间厢房,其中两间已经住了学生,现在一件十人,正好把仆人也分配进去。至于匠人,待遇高一点,后院管家和小厮各占一间耳房,剩下两间便留给他们住。将他们领进各自房间,仆人惊喜地发现自己免费领到两身新衣服,高兴不已;而两位匠人发现自己有四件新衣服,其中两间还是便于工作的工作服,此外还有木工,铁匠常使用的工具。众人都对老管家和新主人对自己的关照感恩不已。
王磊和张掌柜二人坐定,开始闲聊起来,话题基本是今后生意的发展和合作的事宜。老管家进屋见二人谈兴正浓,便斟茶倒水,端着茶盏走过来。
“江老,你歇歇,我们自己来”。
“这是老奴的本分”江管家道,突然,他右手臂一颤,端着的茶杯差点没翻,茶水倒是倒了不少。
“请老爷恕罪,是老奴不小心了。”江管家边道歉边收拾。
“都跟你说别自己弄了,你看,这下好了吧。”王磊一边埋怨,一边上前帮着收拾。一旁张掌柜出奇地盯着主仆二人。
见老江右臂颤抖不已,怕是他有什么病症,要知道在原世这种老年人的症状一般是缺钙,过度劳累引起的,最严重的是帕金森综合症,搁在这个时代那可真没救了。王磊道:
“你捋起袖子我看看”
江老见状没办法只得捋袖子将胳膊露出来,肱二头肌侧面的皮肤上一片青淤,很明显,这是被什么东西撞过。是那天被欧阳锋的手下撞得吗?不至于吧,而且自己记忆不差,那壮汉明明撞得是左臂,怎么右臂也青了呢?
见主人的疑惑神色,江老主动说:“今天干活,不小心撞到了门框”。
“以后小心些,这碎片我倒吧,你快回去休息”。王磊安抚道。
待一切办妥后,一直不做声的张掌柜奇道:“以前还一直没看出来,你和下人还真能打成一片呐。还有那洋毛子教习,你这义学,果然有名堂”。
“哪里,哪里”王磊谦虚道。
二人聊到差不多戌时正刻,张掌柜起身告辞,王磊将他送走后,走到江老房间,跟他安排今后仆人和匠人的工作计划。
见门虚掩着,王磊推门而入,见江老正在给自己上药,满屋子的药水刺鼻味。江老察觉到有人来了,起身准备施礼,王磊示意他坐下。
“红花药吧?”王磊指着一个小瓷瓶道。
“是的”
“我离开这几天,义学,粮店和磨坊没什么事吧?”他意味深长地问。
“没有,没有,一切如常”。老管家言辞有些闪烁。
他没有深入追究,开始向管家交代起关于新人的工作安排。大概意思是,木匠和铁匠今后要承担起院内房屋,家具损坏的修葺,伊瑞斯和自己要求制造的教具,以及农具和磨坊机械的修理,更换等工作。而仆役们一是要负责照顾学生们的起居,清理打扫院子。第二是负责买菜,运粮,安顿好全家人的吃饭问题。第三是每夜抽调五人巡逻磨坊,另抽调五人巡逻宅院,粮店那边有小二每夜巡逻,自打老毒物威胁了自己后,巡防安全的事宜他便上了心,此次带回这么多仆人正好能让自己安心。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不时督促他们要管好自己的嘴,府内重要的事情绝对不要对外人说。
江老听后觉得可以,便点头说自己牢牢记住了,要他放心,第二天他会安排好下人的。王磊便退出屋外,临走时他突然想起什么,强调道:“不准叫老爷,叫大哥,或者我的字即可。他们不必自称‘奴’,自称‘我’便可”。
“这怕是要坏了规矩吧?”管家担心道。
“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的规矩是严格的,但不体现在等级上”。
王磊离开后,老管家自言自语道:“真是个好人呐”。
回到家里第一夜睡的觉总是特别美的,原世在外地上大学,每年寒假赶在春运前回家的王磊在这个时代也有相同的感觉。
这天起得比较晚,但还是辰时正刻就起床了,古代缺乏娱乐场所,所以早睡早起成了习惯。和新来的坐在一张桌子上吃完早饭后,面对新奇不已的众人王磊指示他们要听管家的安排,管家要他们做什么他们便要做什么,然后把江德川叫到屋外。
江德川明白这是要给自己安排任务了,有点兴奋。看他跃跃欲试的样子,王磊要他弄两样东西:一样是木刻雕版,完全按照自己和伊瑞斯的教材来,不得马虎。另一样是木质的上下双人床,这件事他想了很久了,原主人完全照搬北方的民居,将所有房间的床都造成大炕,当然是不生火的。虽然解决了空间问题,但是多人睡在一起,虱子,跳蚤相互传播,非常不便。因此上下双人床不仅能解决卫生问题,而且保留了个人隐私,同时也更加合理地利用了空间。江德川当即赞同,认为这个点子不错,要求拨给他两个人以便尽快完工,王磊准了。
和木匠谈完话,江管家便上前来道,说现在已经十月份,正是种冬小麦的好时机。王磊惊奇地说他没想到南方还能种小麦?江老解释说九江早已能种小麦,现在逐步扩展到金溪这些更偏南的地方也能种了。他听后欣喜无比,相对于水稻这些东西,成长在北国的他对小麦,玉米,高粱这些东西的了解比水稻多多了。随即他想到冬小麦种植自然有能手,但磨面这一工艺他算是比较内行了。
待大家都吃完饭后,见大家各忙各的,王磊召集起江德川,韩福兴这两位匠人和伊瑞斯这个机械砖家,告诉他们要合作设计一个机械化的磨面机。众人点点头,伊瑞斯便问王磊是不是有初步构想了,他回应是的,便让大家都到正房,也就是办公室开工。
机器磨面机,王磊原世是没见过的,但牲口驱动的石碾子,自己则是观察过好久。小时候爷爷奶奶和众乡亲在谷场“打场子”——即加工粮食,脱壳,磨面之类时,自己便在一旁观看大人们怎么把玉米磨成玉米面。他发现,玉米粒沿磨眼流入两个磨扇之间。上下磨扇咬合面都凿有沟槽,当上磨扇转动时,玉米粒就被磨碎。在磨眼里插几根细棍,以控制流入磨扇之间玉米的多少。磨碎的玉米粒掉到磨盘上。用簸箕收集起来,然后放在筛面箩里筛。
虽然没有金手指开挂,但无论多大的难题,最怕就是爱动脑的人。王磊构想,既然石碾子和自己的脱壳机工作原理都是利用摩擦力粉碎粮食,那可不可以将两者合二为一呢?如果将沙盘变成薄一点的石制磨盘,然后架在机械装置上,将承重的木棍换成铁制。这样既能延长使用寿命,又能合理地磨碎谷子,造出面粉,最后鼓风吹掉碎壳后就能得到比大米还精细的白面。基于这个原始构想,再交代给其他三位磨盘面上沟槽的大致走向和间隔后,剩下的就由这些专家来完成吧。
忙活了一上午,王磊走出屋外呼口新鲜空气,眼角瞥见一小堆肥料,那正是自己堆肥法造出的高效肥料,江管家用它来给院中的花花草草施肥,让它们长得更茂盛。
蓦地他忽然又有了个想法,现在别人家农田的秸秆基本用来当柴火烧了,或是直接在田地上放把火烧掉,浪费极大。如果自己专门派人收秸秆,然后趁着种冬小麦时机再做成肥料卖出去,岂不是一举两得?于是他迅速找到管家说出此计划,管家当即拍好叫绝,当即命仆人们通知邻近的各户农民收秸秆,并在各处村落张贴告示高价收秸秆。
人们看到有人收秸秆报销运费,还能赚一笔,便争相把自家田里还没烧掉的用大车一车一车往义学的仓库运。义学这边呢,仆人们将大捆大捆的秸秆搬到仓库存放起来,再将其中一小部分用堆肥法做成肥料。其余干燥储存,因为冬小麦的种植范围毕竟不能和水稻相比,来年三季水稻所需要的肥料,那才是大头。
过了半月,肥料制造完毕,经过些除臭的工艺,仆人们将其打包装在大车上,一车车地运送到慈济粮店的后院,挂牌贩售。而义学农田粮食产量高的传闻早在九月份就传开了,而这神奇的肥料自己种冬小麦正好派上用场,农户们当然高兴得不得了,迅速聚集到慈济争相购买。当然,大单都是大地主们的。
“再这么下去,自己都能开大明第一家农业公司了,以后发展成托拉斯组织未必没有可能。”王磊欣喜地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