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能就这样承认,余筱影避而不答,“等到再长大以后或许会结果实,到时再来看。”
牧老先生点头,如今只能算的上是一丛苗,不知道它的花和果,确实是不知道该怎么辨认。
等到三人正准备往离去,牧老先生似乎才意识到什么,开口道:“此物是自己长在这里,还是郡主让人栽种的?”
“是前不久才发现的,庄子里的人也说没在别地儿见过。”余筱影回道。
其实,去年的这个时候,庄子还不属于王府,而庄子里的人都是后来才搬过来的。
至于那时这里有没有花生,恐怕没有什么人知道,毕竟,谁也不会没事儿就盯着地里看。
但是,但凡知道花生的习性,就该明白,若是之前就有花生的话,这片地里的花生不至于东长一棵西长一棵。
她自然是不能把这些说出来的,等到以后这些花生结了果实,有心人自然就知道了。
等到牧老先生和魏如玖离开后,余筱影这才轻松下来,至于老先生离开时看向她的眼神,她自动将其忽略。
有些事总是瞒不了人的,索性借别人的口的说出来,更何况,这实在算不上是什么坏事。
暮色降临,风中已经有了暖意,进入书房后,便看到书案一角处摆着的一摞新书册。
她自己自然写不了太多的,也就是刚开始占个新鲜,顺便打发一下时间,之后便要靠着本土才子们发挥自己的才华了。
要说哪里的读书人多,除了那读书风气盛行的江南之地,自然要数京都了。
要说京都贵人多不多,自然是多的,但还是有些贫寒学子的。
按照她定下的规矩,书肆跟这些供应书稿的学子签的都是分成协议,如今书肆的生意刚刚步上正轨,学子们得到的钱还算不上多,但总比抄书要挣得多。
而这些书稿也分很多种,有散文游记,也有传奇话本,她还特意让人高价收了一些关于农事和各种匠技的书,虽然暂时来买这些的人不多,但总归是把知识传播出去了。
她坐在书案前看向窗外,落日余晖透过云层洒落下万千金光,天边被染红了一片,犹如燃烧的火焰。
她突然便想起京郊外那大片的枫林。
之前在文会上,信儿那孩子见到孟二公子时神色未变,想是他年纪小,心里不放事,恐怕早已把这些忘记了。
而自己与那位二公子的相处也很是自然,两人都未点明,却似又都记得。
她侧首一笑,觉得自己实在想太多,如今还是安心等那些花生成熟就好。
不过,外出游学的诱惑真的很大,她从心底希望自己也可以出去走走,若是自家二哥能出去的话,那她同去的希望也大些。
希望是渺茫的,但还是要有的,万一就有过路的听见了她的心声呢。
不管是玄学还是什么学,她都想见识见识。
而王府里的魏如玖确如她所想,再一次提出了游学的意愿,不仅如此,为了能增大自己出京的可能,他还把孟嘉晏拉进了队伍。
当然,孟嘉晏对此一无所知。
依照魏二公子的想法,自己要出远门了,这位好友自然也是要去的,不然他一个人在京都里呆着,该要多孤单啊。
他是万万不能允许这种情况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