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大殿内传出了召见自己的声音,宋应星稍微整理了自己身上这身八品官服,然后将修筑新城的方案小心握在手中,缓缓地步入殿内。
走入大殿,宋应星低着头,完全不敢抬头看站在左右俩旁的百官。因为,这些大臣们都用同样的眼神在打量着自己。一个身穿八品官服的,处于大明基本上最底层的官员,站在一群大臣中间,连坐在龙椅上的朱慈烺都觉得有些突兀。
宋应星稍微稳定了一下心神,然后慢条斯理地跪在地上,向朱慈烺磕头行礼。
“微臣江西分宜县教谕宋应星,参加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平身!”
“谢陛下!”
“宋爱卿,朕刚才已经向百官们提到新城修筑一事将交由你全权负责,现在你就当着文武百官们的面,把新城修筑方案详细地讲一遍。诸位爱卿,你们若是对于其中有不解之处,大可在宋爱卿讲完后提出来。这个方案虽然是朕和宋爱卿一起制定的,但也并非不可改动。好了,宋爱卿,你可以开始了!”
宋应星向天子和百官拱了拱手,十分镇定地开始讲述他和朱慈烺一同制定的新城修筑计划。在朱慈烺的预设当中,这座新城的规模虽比不了像太远、开封等一干大城,但也绝对要比直隶府境内所有县城的规模要大。至少可以容纳数十万百姓在内居住而不拥挤。
之所以要将其规模设定得如此之大,朱慈烺也是有所考虑的。流落在直隶府境内的难民人数就得以万计数。修筑新城最大的目的之一便是收纳那些难民,在难民人数只增不减的情况下,新城的规模必须要夸大,不能将其局限为一县之城来看待。
在确定规模后,宋应星就和朱慈烺共同探讨了新城的整体模型。宋应星建议以北京城的形状,也就是吕字形的模型来修筑。他的意思是将新城分为内外俩城,外城主要的功能是用于防御,驻扎军队为主要目的。而内城的主要功能便是用以居住百姓,为生活区。朱慈烺也觉得他这个提议不错,就应允了下来。但他在城门的设置方面,与宋应星争执了很久。
朱慈烺觉得,少修筑几座城门,可以便于守军防御。而宋应星则认为,既是一座足以容纳数十万人的大城,那就要开几处城门,便于百姓进出城池。要是城门过少,一到什么重要的时节,进城百姓一多,势必会造成城门拥挤,守城将士难以维持秩序。
最后,俩人折中了一下,外城可以少开几处城门,但内城必须要多加几处城门,方便百姓进出。
解决了新城整体的构造后,在一些细节方面,朱慈烺更是和宋应星商谈了数日才定下来。最后决定修筑的新城将容纳至少二十万百姓,这是把外城排除在外算出来的。要是加上外城,还会有所增加。
而修筑新城所用之材料,主要由水泥和青砖构成。其城墙的厚度,外城也将会比内城厚上几分,城池的高度,内外城对比,内城也会矮上不少。这都是完全按照其内外城的主要功能而决定的,功能不一样,城池的修筑也得体现其俩者之间的差别。
宋应星当着群臣将新城的修筑计划念完一遍后,立即便有大臣提出异议。这位大臣就是工部尚书刘遵宪。像这样营造城池的事务,一般都会交给他们工部的营造司。就算朝廷为了以工赈灾,救助那些难民,但他们工部也应参与到此次新城的修筑当中去。而从宋应星的修筑计划中,完全没有提及他们工部营造司一个字。这让刘老头心里面就有些憋不住了,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宋大人,在你所述这份新城修筑计划当中,为何没有我工部营造司的字眼?难道说,整个新城从开工到完结,都完全跟工部一丝干系沾不上?”
这个问题,宋应星可不好回答,他也不敢冒然回刘遵宪的问话。上面的朱慈烺也没让宋应星替自己去背这个黑锅。不让工部参与新城的建造,是他的意思。虽然没有经过跟内阁商议,但他觉得,这件事自己还是有决策权的。毕竟,新城修筑的一干费用,都将从他创办的大明皇家银行中调用。基本上,与新城相关的事,都跟朝廷没有太大的联系。
“刘爱卿,这个问题朕来替宋应星回复你。这次修筑新城,之前朕也跟内阁的几位阁老商议国,准备用以工代赈来赈济直隶境内的难民和流民。朕准备将修筑新城的差事交给宋应星后,朕就决定不让营造司参与进去。朕也不是不相信营造司的人办事不力,这座新城朕将亲自跟进,就不用营造司的人了。”
这天子的解释,完全跟没有说一样!刘遵宪哪能不明白朱慈烺的意思,这新城的修筑将跟他们营造司没有任何关系了,他要重要那宋应星。虽然明知如此,刘遵宪还是有些不太甘心。让人抢了一次差事,那就有可能会被抢第二次,刘遵宪身为工部尚书,必须要表明自己的立场。
“陛下,老臣以为,这位宋大人以前从未主持过修筑此等规模的城池。要是将修筑新城的所有事宜交付于他一人,实在是有些不妥!还请陛下三思!”
刘遵宪一下就抓住了宋应星的软肋。确实,宋应星虽然出了一本《天工开物》,在很多领域都有自己的研究和造诣,但在实践这一方面,他确实很欠缺,尤其是像修筑一座规模如此大的城池,若不是朱慈烺强行召他来,他这辈子都不一定能涉及到。
被刘老头这样一说,宋应星的脸上一阵红。人家说的没错,他确实没有任何修筑城池的实际经验。这次也是赶鸭子上架,被天子逼着接下这份差事。要是可以,他也不愿接。但现在已经接了,而且朱慈烺在科学领域对他吸引力十足,他没办法推辞和退缩。
殿上的百官当中,也有不少人纷纷表示赞同刘遵宪,对于宋应星这位八品教谕,他们不觉得有什么出彩之处。天子却是如此信任他,把如此重要的差事交付于他,让很多人心生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