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罔议’国运
(1)
“嫲嫲。”陶茵手上拿着一本书,走到嫲嫲跟前,问:“这本书很矜贵吗?”
“我看看。”嫲嫲将书翻了一下,说:“不算什么宝贝。”
“为什么?它很有点历史了嘛。”陶茵不解地问。
嫲嫲慈祥地笑了笑:“傻女.。。你以为古老就是‘宝’啊?”
“是啊。”陶茵俏皮地说:“嫲嫲就是‘宝’嘛。”
‘呵呵呵.。。’嫲嫲听到十分开心。笑得满眼泪花。她擦了擦眼,解释说:“囡囡啊,古籍书呢,以宋版为贵,这本书嘛,应该是元初的。”说完,她又用珍惜的目光端详了一下,说:“这本书很有点意思呢,它的后半部的内容,是‘东巴文’写的,你自己去查一查吧。”
陶茵问:“‘东巴文’?是那里的?”
“是生活在川藏云贵地区的纳西族人的东巴图画象形文字。”嫲嫲答。
“哗,那么..”陶茵一付为难的神情。
“怎么了?怕麻烦?”嫲嫲问。
“那会啊..”陶茵耸耸肩。
晚上,陶茵在房间捧着书,入迷地看着。快到天亮时,陶茵终于把书前半部看完了,后面‘东巴文’那部分只好明天问嫲嫲了。
书的前半部分所述说的内容大意是:
在中国西北方,有一巍巍矗立的山脉,叫‘昆仑山’。
传说,昆仑山是中国‘龙’居住的地方,它的山脉自西北向东南逶迤而下,在地形上形成一条壮观的巨龙。当龙在西北抖擞抬头时,西北兴。当龙转身中国东南部吸水时,南方兴。当龙运水北上,沿线兴。
千百年来,这条祥龙就是这样从西北往东南,又从东南往西北不断来回巡视华夏大地。之后的数百年间,祥龙将再一次从东南运水去西北,循观东、湖南、上海、安徽、陕西等地北上..最终抵达昆仑,又形成一个新的周期。到这时,中华民族又再次登临到一个新的高度,屹立在世界之巅。
为了佐证,书上还列举了很多的历史事件来予以说明。
第二天,陶茵拿着书走到嫲嫲跟前说:“嫲嫲,书后面的讲什么的啊?”
嫲嫲望着陶茵笑笑说:“哎呀,我也是在几十年前,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和你爷爷在重庆的地摊上收集到的,其中的‘东巴文’部分因为觉得它很好看,就像画画一样的,所以当年你爷爷跟部队里一位来自云南的战友学过一些后教会了我,现在我早就忘得差不多了。
“说起‘东巴文’啊,可是一种很古老的图形文字呢,据考证,它的出现比甲骨文还要早。现在你猜猜,这两个‘三角形’叠起来,下面又连接着一个‘长方形’的是什么字?是不是很像一棵树啊?但它不是‘树’字,是‘塔’字;这个呢,像一顶侧放的‘皇冠’,却是个‘电’字;而这个呢,像不像一条‘蚕’?可它是个‘脾’字..有意思吧?”
说完,嫲嫲一边翻书,一边喃喃自语,可能是这些美丽的东巴文勾起了她的回忆。
陶茵见此,有点心急地说:“嫲嫲,不如你将书后面的内容,当做故事讲会我听吧..”
(2)
嫲嫲的目光从书上收回来,抬头看着陶茵说:“又要讲‘古仔’?”
“是啊,我最喜欢听嫲嫲故事了。”陶茵知道嫲嫲同意了,非常高兴,马上替嫲嫲续好茶水,又把沙发靠枕给嫲嫲垫好,然后就坐了下来。
嫲嫲慈爱地看着乖巧的孙女,笑了起来,说:“看来不讲是不行的啰,那好吧,嫲嫲先给你讲些‘开场白’吧..
“历史上,有一种说法:五百年必有‘王者’兴,这一点,在书中的汉文部分可能已经讲述了,也为中国的历史进程所验证。但是,当中国社会随着世界的发展进入了工业社会,现在更进入到了信息时代,这个历史进程就可能会大大缩短,大概也就只需百把年吧。
“自明、清之后的数百年间,书上说的‘祥龙’将会再一次从东南运水去西北,循观东、湖南、上海、安徽、陕西等地北上..最终抵达昆仑,又形成一个新的周期。到这时,中华民族又再次登临到一个新的高度,屹立在世界之巅。
“‘王者’的出现及‘王者’带领中华民族不断走向辉煌,这是‘王者’的一种历史使命和责任。
“‘王者’是些什么人?‘王者’应该是杰出人物。他们之所以‘杰出’,是他们代表着‘正义’、‘理想’和‘未来’。同时现在的主流观点认为:‘杰出人物’有可能是‘个体’,也有可能是一个‘群体’,或者是一个‘集团’。而且,‘杰出人物’的领导力、执行力,应当是在传承和总结了他们以前的历代‘杰出人物’的经验和智慧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也是历代‘杰出人物’所不能比拟的。因此,现代中国的‘王者’也是由一群‘杰出’人物所组成,他们要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未来发展,争取合理的空间,为此,他们将要付出自己毕生的精力,这既是‘杰出人物’的历史责任,也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
嫲嫲说到这,笑了笑后问陶茵:“嫲嫲是不是扯远了,我们还是就这本书所叙述的从头说起吧..
“在宋朝徽宗(公元1101-1126)年间,江西省定南县凤山冈出了一位风水大师,名叫赖布衣,原名赖风冈,字文俊,自号布衣子,故也称赖布衣,又号称“先知山人”。这本书‘东巴文’部分,就是讲述赖布衣流传在纳西族人中有关赖布衣逸世前的重大发现的。
“话说赖布衣这个风水大师,在宋朝年间曾携徒游历全国的名山大川,一路从西域的昆仑山起,经云贵川,一直据山形地貌的格局和走势‘寻龙’南下,辗转到了观东的东樵‘罗浮山’。
“罗浮山你小时候我带你去过,它可是观东省的大名鼎鼎的形胜之地,在道家的‘十大洞天’和‘七十二福地’中,分别排在第七位和第三十四位。
“当年赖布衣师徒俩登临罗浮山的时候,正是夕阳西下。他们师徒俩在山巅‘飞云顶’倚着古松面南眺望,不一会儿,大师的神情由欢愉变为冷峻,久久不语,徒弟见此就惊问何故?大师心情沉重地叹了口气,说:气数如此,如之奈何?”
“说完,大师就神色黯然地和徒弟下山了。
“回到在半山腰的龙泉道观精舍,心情郁闷的大师茶饭不思。他嘱徒弟不要打扰,就早早掩门休憩,却又辗转难眠。
“到了子夜时分,心情焦灼的大师再也无法待在床上,他索性披衣下床,收拾了一下,就悄悄地一个人出门。寅时初,大师又重临日间停留的地方。
“此时,天际微白,大师虽然大汗淋漓,但山风习习,却是令他觉得神清气爽。
“过了一会,晨曦初现,大师抹去额上汗水,拿出布袋中的罗盘,凝视着东方天际。只见一团团的五色朝霞在相互拥簇,十分华丽。当旭日从那一抹絪红中跃起时,那些炫目的朝霞化为几缕云彩,萦绕着朝阳,非常壮观。
“啊..大师不禁惊叹连连,立即将手中的罗盘对准方向,仔细推敲,又眯起眼睛认真地注视着,心里在默默地数着:东、南,震、巽..1、2、3..
“大约两刻钟左右,云霞渐散,大师满意地地点点头,深深地吁了口气,来时的郁闷神情一扫而空。
他拾起地上的披风,一步一回头、依依不舍地向山下而行。”
(3)
嫲嬷说:“大师下山后,见到徒弟正惴惴不安地在精舍门口张望,就悠悠然地走了过去。徒弟赶快迎上来,扶着大师走进屋里。
“徒弟见到大师一身露水,心知大师一定整夜未眠,而昨日的满面忧戚却被现在的一脸祥和淡定所代替。
“徒弟接过大师的罗盘放好,又为大师沏上他最喜欢的观东饶平单枞茶,就静静地垂首站在一边。
“不一会,大师放下茶杯,沉声吩咐:备素绢笔砚。
“徒弟应声而动,很快就准备妥当了。
“只见大师走到桌子旁,拿起笔,凝神望着门外的青山,微微一笑,又深深地吸了口气,然后就在素绢上奋笔疾书:
“跋:余赖氏,字文俊,号布衣。幼承家学,束冠业成。当立之年致士,不惑之年辞官,自此浪迹天下,详观天道,细阅芥微,累积有年,似有小得,浪得名号曰:先知山人。
“余平生往来均系‘积善’之家,相聚亦为‘有德’之人。闲时论尽沉浮,兴起点指当戟。辟邪退魔,点化迷茫,不意间化劫无数。惟余屡破天机,拙荆恐有损余之阳寿,屡屡劝阻。然拯生灵于水火,余应当仁不让,损益自有天数,余从无悲喜之念。唯去春今夏,登昆仑观天象,入目星斜地倾,瘴气直冲紫薇,蕴分崩离析,生灵涂炭之像。余惶然难安,遂不恤残躯,披荆千里,携徒循迹自北南来,寻至百越之地,登临东樵宝顶,卯辰间自灵霄窥得千载不遇之机,又获扶倾之策,实乃天恤神荐,余当凛奉钧旨,素绢朱笔敬录,祈造福万世苍生,夙愿得偿。
“引:
“第三十五象戊戌震下兑上随戊戌年即1898年谶曰:西方有人足踏神京帝出不还三台扶倾
“颂曰:
“黑云黯黯自西来,
“帝子临河筑金台。
“南有兵戎北有火,
“中兴曾见有奇才。
“鉴:
“南洋刮西风,
“避难北河中。
“明园遇焚劫,
“祥云伴九龙。”
“写完,大师嘱徒弟过来让他收拾好,并郑重嘱咐:此绢背诵后密封,然后供奉尔家宗祠,若荐吾宗祠,恐防累世。
“末了,又沉吟再三,叮嘱徒弟谨记:此南行五百里,临海之处,应有一脉逶迤百里、形似‘九龙夺珠’之形胜,脉蕴中华‘中兴’隆穴,万不能由凡夫俗子破土,违者定遭天遣,更不能揖予外人,失之家国河山万劫不复。
“说完大师就转身入房更衣休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