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洛杉矶,在妮娜·艾里森的聚会上,当时那个阳光真诚的年轻人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然而过去了并没有几年,林就已经不再是我当初认识的那个林了。”就连弗朗西斯·科波拉都公开表示“托尼注定会超越”我时,却有一个人站出来指责林田海,认为他的电影变味了,没有了之前的灵气,“他的作品票房越来越高,但水平仍然和当初玩票时没有区别,进步的只有炒作能力而已。”
林田海才刚回到纽约不久,经过短暂调整后正在一边监督电影的后期制作,一边上各种脱口秀节目刷存在感,为不久之后即将上映的电影造势。距离电影开画还有一段时间,预告片也才刚放出一版,忽然有人蹦出来一通指责,让他一时间都不知道该做何回应。
以林大导演如今的江湖地位,已经很少再有地位差不多的电影人公然敢站出来批评他,只有那些脸皮厚还爱吸引眼球的小报喜欢挑些小岔子攻击他。不过考虑到说那番话的人是哈雷·韦恩斯坦,就不难理解了,自己的小弟被人给欺负了,他不表示一下肯定不行。
“我如何回应?没什么可回应的,不过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事情,我跟邻居家的小孩在沙子堆里打架,说好打输了回去也不能告诉妈妈的,结果半个小时后他妈就来敲门要我道歉。”在cbs电视台录脱口秀之后遇到记者采访,心情还算不错的林田海开了个小小的玩笑,“顺带说一句,那年邻居家的小孩六岁,我十六岁。”
第二天早上,纽约各报的娱乐版头条,就出现了林田海面带嘲讽微笑照片,而他的那个笑话也随着之后的网络新闻转载而传播到了全世界的各个角落。看似跟哈雷·韦恩斯坦的批评没关系,却字字都是针对那些评论的,玩笔头的这些人平时嘲讽惯了别人,对他的弦外之音不可能听不出来。
《托尼·林:有人打输了就找妈妈哭鼻子》
《昆丁六岁,托尼十六岁》
《哈雷·韦恩斯坦是昆丁·塔伦蒂诺的男妈妈》
这些标题很好地帮林田海做了翻译:这位大导演忽然编了个小时候的故事,只是在告诉记者,在他看来昆丁·塔伦蒂诺就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受了点委屈就找妈妈帮忙出头,而他跟对方的差距,就跟十六岁的少年和六岁的幼童在力量是的差距一样。
昆丁·塔伦帝诺得知这些消息后整个人都懵了,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他从未要求过哈雷·韦恩斯坦帮忙出头,顶多喝了酒之后抱怨两句而已,谁成想老大哥居然直接就在记者的面前找起了林田海的茬儿,这完全是把他架在火上烤。
有资格批评林田海的人已经不多了,但哈雷·韦恩斯坦无疑正是其中之一,从业以来参与制作的电影共计拿过三百多次奥斯卡金像奖提名,三十位得奖者在获奖感言时提到他的名字。虽然一直站在幕后,却是公认的电影行业大佬,有着“现代电影拯救者”的称号,80年代将好莱坞从深渊中拉回巅峰,他功不可没。
本来就有很多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影迷对林田海不满,觉得他侮辱了神奇导演,侮辱了他们心中的神作《蝙蝠侠:黑暗骑士》,偏偏两人之间在荣誉方面差了很多,他们越叫得凶越有种败犬远吠的既视感。有了大制片哈雷·韦恩斯坦在前面,他们就跟出门捡到枪一样兴奋,二话不说就扣动扳机,突突突。
“一个把电影当成生意来做的人根本就不配拍电影,而把票投给他并让他拿了十四座小金人的电影科学与艺术学院会员,脑子多多少少也都有些问题,反正这一届不行。”哈雷·韦恩斯坦做了快三十年的大哥,根本就不在乎别人怎么想,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因为在好莱坞没有人敢忤逆他。
“不把电影当生意做,那八大影业干脆全都关门好了,还拍什么商业电影,还接什么赞助,还做什么推广?”正主都没表态,史蒂夫·斯皮尔伯格就先发声反驳了,尽管他对林田海也没什么好感,但跟哈雷·韦恩斯坦仇更大,而且他的独立电影制片模式,就是被商业电影打压才彻底崩塌的。
“韦恩斯坦先生挑选剧本的眼光是犀利的,挖掘演员的能力也非常出色,但除此之外他身上没有一点可取之处了。”丹尼尔·戴·刘易斯能拿到第一个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靠的就是哈雷·韦恩斯坦的力捧,可获奖之后他当场跳反,前前后后不下二十次在公开场合说这位电影制作人是个人渣。
马丁·斯科塞斯原本也想在记者面前为林田海说几句公道话,但很快他就发现没有这个必要,借着帮忙为《玩笑》后期制作提意见的机会,跟他在帝国影业办公楼下的咖啡厅闲聊了起来,“托尼,你的朋友比我想象的要多很多。”
“不,那些都只是你的错觉而已,不是我的朋友不少,而是那位韦恩斯坦先生的仇人太多了。”林田海摊开手,做了个非常无奈的手势,他都没来得及用后续的手段,这场论战都快以他获胜为结果收场了。
当然,没来得及用不代表就不用,哈雷·韦恩斯坦在好莱坞门徒甚众,若不拆了对方的根基,下次评选奖项的时候难免要受到多方掣肘,林田海最近一直没在媒体上发表激烈的言辞只是引而不发罢了,等到机会合适自然就会放出手中的利箭,取哈雷·韦恩斯坦的命。
“托尼你还是得小心些的好,到了咱们这个层面轻易不会撕破脸,他跳出来对你大肆攻击,肯定是有所图谋。”大家都是有身份证的人,不像小年轻一样喜欢逞一时的口舌之快,马丁·斯科塞斯总觉得哈雷·韦恩斯坦这时候对林田海开火还有别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