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门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国崛起1900 > 第七百九十二节 中国统一的过程

第七百九十二节 中国统一的过程(1 / 1)

大明和英国的海关交接,是通过谈判解决的,英国没有任何理由控制一个主权国家的海关,他们在国际法上找不到任何依据。

如果说有,那就是英国可以以不承认大明对满清的吞并来进行抵制,但面对大明已经实质控制了满清所有行省的前提下,英国认为强行维持只会得到战争,而战争的结果,英国必败。

英国不可能在东亚大陆上跟俄国或者大明任何一方进行地面战争,用海军封锁的话,大明海军或许不敌英国海军,但却有能力大大削弱英国海军,而一场全面战争,将把印度拉入战火之中,既然大明有能力在美国保持五百万以上的兵力,那么也有能力向印度投放五百万兵力。

英国此时找不到任何帮手,德国不会帮忙,俄国刚刚得到了甜头正在消化,法国一心盯着德国,美国忙着在国内镇压黑人、印第安人,削弱华人的势力,日本还没有成长起来,这些现状让大英帝国面临着要么跟大明展开地面战争,要么选择放弃北中国海关的控制权的两难选择中。

尽管很难,但还是要谈,英国借口大英帝国当年主持海关,是因为满清没有能力管理自己的海关,大明认为自己有能力管理本国的海关;英国借口说英国控制海关,是为了让当年满清欠各国的债务能够得到偿清,大明表示满清的债务新的中国政府一体承担。

英国找不到任何借口,唯有以不承认大明吞并满清为拖延,而大明给英国划了一条时间线,在今年六月之前,如果双方还谈不拢的话,大明将单方面收回海关权力。

没有英国人的配合,大明收回海关也不会那么容易,因为整个海关机构有可能随着英国官员的撤离,陷入瘫痪状态,李泰国打造的满清海关,跟赫德可不一样,李泰国是一个非常傲慢的人,他成长在香港的底层社会,对华人了解极深,却对华人鄙夷最深,这是下层的惨烈竞争造成的性格缺陷,对其他国家的人同样如此,所以在他打造的海关中,几乎清一色都是英国人,让列强早就不满,但他却依然如故,一旦这些海关官员撤走,北中国的海关势必瘫痪。

大明扬言造成的任何损失,都将通过向英国商品征收特别关税来进行弥补。

这种威胁让英国人很恼怒,但此时他们已经无法控制这个新近崛起的帝国了,打造一个针对这个帝国的包围网还需要时间,对方要求收回海关的时间线却日益迫近。

英国毕竟是一个商业思维的国家,最终他们为了将损失降到最小,决定放弃对海关的控制权,转而换取大明保证维持对英国的低关税政策。

英国人在北中国的关税税率,是非常低的,当然,其他列强在这里的关税也很低,基本原则是值百抽五,也就是百分之五的关税税率,同时加不超过一半关税的厘金,也就是最高关税百分之七点五,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最低的关税税率了,比自诩自由贸易的英国关税还低,而且是一刀切,没有针对任何特殊行业的保护性关税。

这种低关税的最大受益者,就是开拓时间最长的英国,他们占据了大部分棉纺织品,鴉片和机械制品的出口额,长期控制生丝、棉花等农副产品的出口,是满清对外贸易的最大得益者。

英国希望继续维持这种关税是不可能的,因为大明要统一全国的关税制度,势必要统一关税税率。

为了得到英国的支持,平稳接管海关,大明只能放弃大明旧领土范围内的关税税率,从而弥平整个国家的关税,因此满清领土内海关的关税税率上升,而大明领土内关税税率则会下降。

最终拟定一个平均税率,就是百分之十五,之前大明境内的关税税率是百分之三十。

当然做出这么大牺牲,也不仅仅是因为一个英国,贸然提高所有的关税税率,会得罪所有的列强,包括德国。只能暂时以牺牲经济利益,来维护政治利益了。

同时制定如此之低的的关税,大明也有资格宣称自己是一个自由贸易国度了,大明政府决定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鼓吹自由贸易的好处。

五月份,英国和大明的海关关权谈判终于结束,英国同意将北中国海关交给大明管理,同时配合大明完成接管,海关部门工作的所有英国人,英国政府不主动撤出,他们将以大明雇员的身份工作,直到他们自己辞职或者大明政府解雇他们;大明则宣布降低多有商品的海关关税至百分之十五,并且保持十年不变。

六月份,双方开始交接。交接过程充满冲突,但大体平稳,至少在大方向上,大明整合北中国海关的难度,要比整合北方行政的难度抵得过。因为大明的海关其实还是英国人当初打造的,所以双方在重要职位,管理办法等方面,其实是大同小异的。主要就是让大明海关来吞并满清海关,将大明的一整套制度全都搬过来。但牵扯到了工作程序,职务变动,人员调整依然非常复杂,还要尽可能保持稳定的情况下,真的非常不容易,比重新打造一套系统都困难。

满清海关已经是最现代化的行政机构,大明兼并起来就这么困难,对于各地的地方政府的兼并,自然就更加困难了。

去年就已经完成了府县级别的官员任命,那时候光绪还没有退位呢,是在大明组建的警察部队的威慑下,在当地督抚的自愿或者不自愿的配合下完成的。

但这种地方官员的任免,只能达到不乱的效果,要将整个北国的行政机构,打造的跟大明一样,需要付出的代价和成本难以想象。

大明政府甚至为此大大降低了自身的行政效率,抽调了三分之二的行政官员到满清地方任职,大多数都是官升一级。而他们留下的空缺,许多都是新人接替,经验、能力不足,引起大明行政效率的降低,十分明显。

普遍教育底下的国民,普遍习惯了闲散管理的官员,对大明带来的新行政体系也有着本能的抗拒。不过光绪下达了禅让诏书之后,大明就不再需要维持当地政府机构的稳定了,个别官员的离职影响不了大局,相反还能腾出重要职位给更合适的人。

大明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时间不是提高了行政效率,甚至一度让地方行政混乱起来,此时乡村自治很好的平衡了这些混乱,因为更多的问题通过乡下的宗族惯例解决了。针对这种情况,大明将本国境内的公局体系在北方推广,邀请各地的名流士绅组成了县级公局,从县级往下,有这些士绅辅助,大大方便了政府的管理。而造成的结果是,北国的乡村自治传统不但得到了保持,反而大大加强了。因为他们在混乱时期,承担了更大的义务,必然在之后保留了更大的权力。

合并第一年,大明完成了在北国的县级公局覆盖,组建了县级警察机构,法院机构,并开始推广县级教育机构。可以说县级往上的政治权力机构全部完成了覆盖,但效率大大的降低了。而且为了由于抽调大量的官员,造成大明道级行政机构名存实亡,大明政府决定,废除道级行政机构,将整个国家的行政机构划分为省、府和县三级,县以下是乡村社会,省以上是中央机构。大明过去的道台都调到各省去做省级官员去了。而满清的总督级别职务,暂时得以保留。

1897年开始,大明统一的重点工作,推进到了教育领域。

大规模复制大明已经摸索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教育体系,但依然走了过去的旧路,自然科学的教师由大明委派,而传统知识的老师,则聘用大量的乡村读书人,给他们一个工作,也省的到处散布不满言论。

教育的改革是最复杂的,因为必须深入广大的乡村,大明当年用了二十年,才达到八成教育覆盖率,现在也才达到了九成,而朱敬伦出于尽快弥合南北差距考虑,要求三年内必须完成全覆盖,让北方入学率达到南方的水平。

北方经济领域的重建,也是重点之一,经济关乎民生,民生差距过大,是要造成民族分裂的,东西德合并之后,西德政府向西德境内的所有国民开征了一项叫做团结税的特别税,用来改善东德地区的交通和基础设施,推动东德地区的经济发展,就是担心民族分裂,所以才叫团结税。

现在北方改革和发展的成本,基本上只能由南方来承担,造成了美国战争之后,一直阔绰的大明财政,在第二年就开始出现赤字了。

这种财政成本显然大明不可能承担一年两年,对比东西德的差距,恐怕得承担一二十年,甚至更久,因为此时的南方经济跟北方经济的差别,甚至比后世的东西德差距更大。

毕竟东西德虽然工业发展体制不同,但至少都是工业国家,而现在的南方北方,一个是高速工业化的经济体,一个还是传承了几千年的自然经济体,对比之强烈,基本就是后世韩国和朝鲜的差距。

为了支持北方的发展,大明专门出台了两项长期经济政策。

第一,鼓励南方资本家去北方投资。

第二,推动北方商业资本尽快向现代工业资本转化。

这两项政策的最大受益群体,第一个是南方已经完成工业积累的工业巨头们,第二则是北方的晋商等实力雄厚的旧商业资本群体。

最新小说: 老朱偷听我心声,满朝文武心态崩! 我的姑姑马皇后 贬妻为妾?贤德大妇她掀桌了 留学的白月光回来了[穿书] 八零风水大师 独宠娇女 我拍电影捧你呀(重生) 重生小农女,空间仙泉有点甜 研磨想跟我复合 替身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