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牌生意”被曝光后,令日本人的国际印象大跌。
许多欧美人开始关注远东的战事,对于华夏的抗战行为,大多抱着同情的态度,尤其是美国的许多报刊杂志,更是毫不留情的指责道,“日本是好战的恶魔,是现代文明社会进化失败的典型”。
唯有德国与意大利有些暧昧。
它们在一些重要的报纸上,往往是一笔带过,“在遥远的远东世界,有一新的霸主,在冉冉的崛起”。
1937年9月10日,即日本“内阁5日会议”结束的第二天,数十万日军,在战时内阁的统帅下,从华南到华北,发起了全面进攻。
不过战火最先爆发的,却不是淞沪或华北,而是南京政府根本想不到的华南重镇——广州,当日凌晨六点,从台湾起飞的近百架战机,重点轰炸了广州城区,及其附近的港口,令整个广州城区陷入一片火海。
余汉谋将军率第十二集团军奋起抵抗。
同时,第29飞行大队等广州空军部队,出动了70多架战机,与来犯的日机进行殊死的搏斗,该日击落击伤敌机31架,并在随后的半个月内,一共击落日机67架,令敌之高雄航空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日军之所以会派遣宝贵的战机,空袭没有任何战术意义的广州,是因为自从七七事变以来,华北与华中等地的沿海港口,遭到了日军舰队的严厉封锁,华夏已经运不进来任何的战略物资,而唯有广州港口不同,因为此地靠近香港与澳门,许多船只可以打起英美的旗号继续运货。
日军本来也不想得罪英美俩国。
但是自从淞沪一带连番受挫后,日军的心理已经有些变态了,尤其到了9月份,日本正式转入战时经济后,其民生与经济一落千丈,心理扭曲的认为,日军之所以连番战败,是因为英美等西方列强,在暗中对华夏军队支持的缘故。
因此日军对广州市区与港口的轰炸,是有恐吓广州普通市民,不得再为华夏军队,运输各类战略物资的意思。
当然,日军也有间接恐吓英美的企图。
但是,日军此举,更多是警告香港与澳门等西方租界,不得再变起花样的支援华夏抗战,否则不排除今后,将会连续发生“误炸”的事件。
虽然广州空军的英勇反击,沉重的打击了日本鬼子的侵略,但是在轰炸的当日,就有一千三百多名无辜百姓,惨遭荼毒,几十艘运货商船被焚毁,导致生命财产损失无数,许多软弱的商人也确实想妥协退缩了。
此次日军空袭广州,是继9月2日,香港发生丁丑风灾(又称九·二风灾)以来,在短短七八天内,遭到了的第二次重大人命财产损失。
此次轰炸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义愤,认为这是日本鬼子对人道主义的践踏。
南京军委为了谨防此类事件发生,只好命令昆明与桂林的部分空军部队,移驻到广东沿海一带,协助广州本地空军协防广东,另外再从川西的订单中,艰难的拨出五十架飞豹战机,加入到广州空军。
1937年9月11日,华北日军兵分二路,大举进攻我军阵地。
日军的主力进至河北蔚县附近,一部向涞源一带进攻,一部西向山西灵丘推进,华夏之第十七军及第七十三师与日军鏖战,随后逐步西撤至平型关一线。
日军的战略目的是山西太原。
华夏的第二战区长官阎锡山大为火起,准备集中晋绥军精锐,在忻口和平型关一带,与日军进行一次大决战。
而另一路日军,则以第10师团为主力,在师团长矶谷廉介带领下,沿津浦线向沧洲、保定一线进攻,战略目的是占领保定、全歼华夏的第一集团军。
该集团军是以第二十九路军为底子,所改编而成的军队,司令正是抗日名将宋哲元将军,该集团军下辖三个军,即张自忠的第五十九军、冯治安的第七十七军,与刘汝明的第六十八军。
然而,第一集团军刚改编不久,南京政府就委任西北军创始人,冯玉祥将军,为第六战区(即华北战区)司令长官,令他亲临保定指挥津浦路抗战。
而二十九路军,本就源于西北军体系。
冯玉祥的到来,直让宋哲元等人嘀咕不已,暗暗怀疑南京在变相夺他们的兵权,于是纷纷称病告退,其中宋将军自己更是远赴泰山休养,导致整个集团军人心涣散、相互疑忌。
因此,矶谷师团开始沿津浦路,向保定进攻时,第一集团军的内部矛盾总爆发,全军上下根本无心恋战,几乎是一触即溃。
鉴于整个华北出现了糜烂之象,南京政府在无奈之下,只好将冯玉祥调回了南京,改任第三战区(即淞沪战区)司令,让宋哲元回来收拾残局,使整个第一集团军略有好转。
可惜为时已晚,颓势已成。
9月11日,在华北日军大举南下的同时,淞沪一带的日军也发起了新的攻势。
日军出动了十余万后续陆军,七十余艘舰艇,与近千架战机。
为争夺华中制空权,日军出动了六艘航空母舰,以及本土与台湾的所有远程轰炸机,不但九六式陆攻倾巢出动,就连日本购自于意大利的,八十多架伊式重爆BR.20轰炸机,也一并投入到了淞沪战场。
BR.20轰炸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意大利飞雅特研发的轰炸机,俱有应力蒙皮等先进技术的轰炸机,1936年试飞成功,试飞了6个月后,即刻投入正式生产,已经装备了意大利空军第13中队。
日军也曾购进了85架,该轰炸机配有3挺12.7毫米机枪,空重6.5吨,可载3.6吨炸弹及油料,2台飞雅特发动机,可以提供2000马力,最大时速440公里,航程2750公里,与九六陆攻相比,算是各有千秋。
上午11点,日军的轰炸机群飞临淞沪上空。
敌机在汇合之后,根本不需要战斗机为它们护航,而是组成了密集的编队,如同蝗虫过境一般,密密麻麻一大片,连准备上前迎战的华夏空军,都被吓得目瞪口呆。
这次日军的轰炸机群也学乖了。
它们在霞浦航空联队长,奥田大佐指挥下,日军轰炸机不但采用了密集的箱形编队,还依靠各机机枪和火炮的相互配合,组成密集的防空火网来进行防御,对于1937年的华夏空军而言,完全是无解的存在。
因为每架九六式中型轰炸机,都装了1门20毫米机关炮,以及3座机枪炮塔,如果配合得当的话,还是很不错的空中防卫办法。
如此严密的阵形,令华夏空军措手不及。
在紫金山空指中心,协助老蒋指挥的刘亦诚少将,接到前线战况通报时,也有些傻眼了,日军的轰炸机群,居然采用了“箱形密集阵”。
箱形密集阵,是用若干皮厚的轰炸机,在空中构成一个立体的箱形结构,目的是扬长避短,通过彼此的协作与照应,将轰炸机群飞速较慢、灵活性较低的缺点,化为整体防守严谨、火力凶猛的优点。
对了,这不是二战后期,美军最喜欢的轰炸战术么?
这厮记得美军B17、B-29的轰炸机群,对德日两国的本土进行战略轰炸时,也是常常采用这种战术,难道日军当中也有穿越者?我倒,这怎么得了。
其实是刘亦诚少将自己多疑了。
他对日本人有一种偏见,总认为日本鬼子都是猪,根本不会想出这么实用的战术,他自己也不想想,如果鬼子真的是猪,抗战又何需要打14年,岂不是说华夏军民比猪还笨。
箱形密集阵,最早是日军轰炸之王,海军大佐奥田喜久司所开创的,而美军才是后来的抄袭者,只是美军是以此取得了辉煌战果而出名罢了。
因此究竟谁是首创者,根本没人记得了。
但是对付这种密集阵的最佳办法,是由战机空射密集的火箭弹,让轰炸机群不得不退让躲避,主动放弃严谨的阵形,然后战斗机群再一拥而上,如同狼群一般将敌人撕碎。
1937年9月的华夏空军,又哪来的空射火箭弹?
那是二战时期的产物好不好,即使举世皆知的“喀秋莎”火箭炮,在此时都不知道,是否已经研制成功,面对大规模的轰炸机箱形编队,哪怕是穿越者,也处于束手无策的境地。
对了,某人手上还有威利·梅塞施密特教授。
此人不但是德国知名的飞机设计大师,还是研究火箭与喷射式战机的先驱,刘亦诚少将暗暗下定决心,待此次空战结束之后,一定要返回川西一趟,最好先将火箭弹研制出来。
只是,面对眼前的危机,该怎么办呢?
关于摧毁箱形轰炸机群的各种信息,像浪潮一样在刘少将的脑中翻腾,然而前线战事紧急,也不容他再细想了,好在很快灵机一闪,终于想到了一个不靠谱的办法,那就是用轰炸机对付轰炸机。
因为轰炸淞沪阵地,才是日军轰炸机群的最终目的。
1937年的轰炸技术很落后,要想提高轰炸精度,轰炸机就必须降低高度,本来轰炸的最佳高度,是淞沪上空一千米左右,不过现在是大规模战略轰炸,自然不需要那么精确,可以提升飞行的高度。
如果再考虑到高炮部队的反击问题。
尤其川西的88毫米高炮,数量高达36门,外加南京原有的高炮,在淞沪一带的上空,早就形成了高炮风暴,因此日军轰炸机的轰炸高度,应该会调整到了三千米左右。
同时,在淞沪上空盘旋的华夏空军中,也有近五十架飞熊轰炸机。
这款轰炸机是一高空高速轰炸机,尽管这个“高空高速”,是相对于1937年的轰炸机而言,但是这一点点的差距,完全成了一招“杀手锏”。
刘亦诚的战术很简单,让飞熊轰炸机提升高度后,从高空扔下重型炸弹,并定时在3000米左右爆炸。
一枚750公斤的炸弹,杀伤半径是2—3公里,对付轻盈的战斗机,或许还有点勉强,但是对于速度较慢,而且还想降低高度,准备投弹的轰炸机,就是妥妥的惨剧了。
说时迟那时快,近五十架飞熊轰炸机,随同其他近百架重型战机一起,爬升到了8000多米的高空,做出一副准备俯冲攻击的架势。
华夏战机即将来袭,导致日军的轰炸机群也紧张了起来,一时再也顾不上轰炸地面阵地了,而是小心翼翼的收缩战线,彼此排列得更为紧密,一心想打破重型战机的神话,箱形战术靠不靠普,就看今朝了。
一到达最高点,华夏战机即刻开始俯冲。
一百五十多架重型战机,从近万米的高空俯冲而下,隐隐发出风雷般的轰鸣声,声势凶猛而浩大,如同一块块天外陨石坠入人间。
不知为什么,当日军轰炸机上的飞行员,看到华夏战机的一往无前的来袭时,他们都情不自禁的紧张了起来,就连“轰炸大王”奥田喜久司自己,也有些忐忑不安,他的直觉告诉,“此次轰炸行动,多半不妙”。
还好华夏战机只是吓吓他们而已。
重型战机一冲到5000米左右,就开始胆怯的拉升了,压根不敢真正的冲向严阵以待的轰炸机群,导致日军飞行员们尽都发出了嘘声,正想在公共频道嘲笑华夏空军的“勇敢”。
就在此时,空中落下了一片黑色的点状物体。
难道华夏空军,已经被吓得凌空解体了?
日军飞行员正在纷纷“纳尼”的时候,领队的奥田喜久司大佐,却突然想到了一个可能性,顿时浑身发冷,在公共频道中发出凄厉的警告,“是炸弹,大家快跑”。
“纳尼,炸弹?是什么的干活?”
日军飞行员还觉得有些好笑,丝毫不觉得炸弹,有什么好畏惧的。
他们自己就是运输炸弹的飞机,谁还怕什么炸弹,甚至有人自动脑补,华夏空军之所以俯冲到一半就跑了,原来是因为所携带的炸弹,严重影响了他们的飞行速度,现在是准备轻装上阵,所以提前扔下了炸弹。
随着炸弹越来越近,不但个头偏大,还嗤嗤的冒着白烟。
这下日军飞行员都慌了,他们又不是傻子,太清楚重磅航弹的爆炸威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