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沈晋茗到铺子里去了。沈音进了悦朗的房间,换上悦朗的骑马装。
悦朗的学生装她又看不上,唯有这白色长袖衬衫,上身修饰得体,黑色裤子干练磊落。
最得沈音的喜爱。她把头发高高挽起,抓一个朝天髻,再用帽子遮盖。
双腿细长,腰肢纤细。沈音叫周伯牵来一匹好马,一路往市政大厅而去。
过了麒麟街又过了广福营,就看见一桩巍峨壮丽的大楼。
上竖一杆青天白日旗,音音将马交给门房,给了10角鹞子,算是小费,然后拾级而上。
她这样一身打扮翩翩风度,又是个16岁的单薄少年,倒也无人拦他。
竟是毫无阻挡,由着他脚步轻快登堂入室上到二楼。
跟着门牌,在走廊的尽头她找到了一个门牌:“总务司长”。
就是这了,她敲了敲门,然后推门而入。
“您好,我想找余司长。”边说她边往里走。
这间办公室有一个大班台,台后有一个人正在伏案而坐。班台两边是靠墙扶手椅。
等沈音走近一看,不禁愣了:“怎么是你?”
里面的人也抬头,碰上沈音的目光,细一端详,不禁莞尔一笑,笑若朗月入怀。
“沈音?”他的嘴角含着一丝玩味。
“怎么是你?余司长呢?”音音有些疑惑不解。
“你找余司长什么事儿?”他感兴趣地问道,
“自然有要事。”音音正色道
“余司长在开会。什么要事儿?说来听听。”
“你--”沈音转念一想,他不就是余司长的儿子吗?交他转交也许或为未可。
“好吧,请您把这个转呈余司长。”
余墨之轻轻一笑,他接过书信,展开就看。
沈音欲拦又止,心想反正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他看了也没事儿。
却是极其工整俏丽,小楷写就的一封呈告书:
敬民政厅总务司,余司长。
---余墨之抬头看了看她,不禁又一笑。
杭城西北,有义塾名“馆益”塾者,
此义塾系清光绪十四年由杭城有识之士集资所建。
三面滴水,一面栏檐;
外有百米围墙护稚子,内有二十桌椅习文章。
自建起距今32年,岁月悠长,风雨飘损。
年久失修,长期房梁无力继续支撑,垂拱岌岌可危。
又今春无故被殃,半夜起火,虽经奋力挽救,已致后墙整面坍塌,屋檐不存。-----可谓雪上加霜.
是以从外观之,随时有木朽倒塌之象;人居其内,须臾有性命之忧。
放眼杭城,尽赖民主共和,百废俱兴,处处起新重建,
然此义塾被火之后,野草凄凄,沦为家鸭放养之场。
中庭露顶日晒雨淋,屋前无行路之径。
不独义塾颓倒使我六尺蒙童无修习之所,
废教育,逐私利亦触目可鄙,有违教育兴邦,文明救国的治国之本。
以上所言,句句属于实情,请余司长核实情况,查清体恤,
此次提交义塾重建申请书,如蒙批准,我沈氏愿倾半生薄资重建之,
请予以批准是核.
不甚感激!!
余墨之阅后放置于桌上,问道:“这个是沈小姐你写的?”
“正是。”音音踌躇满志。
“这里的‘废教育,逐私利’怎讲?”余墨之继续问道,
“昨日我们去学堂废墟上去考察,”音音将二巡警所言尽数告知。听完之后,余墨之两眉渐渐微蹙,面色沉的似水一般。
他起身背过去沉吟片刻,然后转身走过来对沈音说道:“谢谢沈小姐的呈报,我会转告余司长。”他面色轻松了起来。看到沈音那一双期盼的眼睛,他换上了温婉的笑容:“沈小姐为民代言,兴修学堂,余某佩服。我相信余司长一定会秉公处理此事。”他努力传递给沈音积极乐观的信号:“相信国民政府,一定会站在你们这边。”
沈音说:“那他们说那块地会给日本人建纱厂。。。”
余墨之收起笑容:“我不知道就罢了,我现知道了,就不会不插手!”他将两手按在音音的肩上,像是在起一个慎重的誓言:“放心!不会有什么日本纱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