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梦试探着拉开了教室门,把一只脚迈进了教室,很好,同学们并没有人回头看自己,稍微放下了一点心,紧接着后脚也迈进了教室。
然而就在楚梦整个人都站进教室的一瞬间,系统传来了通知声,但她还没来得急看,就见全班所有的同学都转过头来盯着自己,就连老师的头也旋转了一百八十度,死死地瞪着自己,楚梦发誓她听到了一连串清脆的骨折的声音。
眼前诡异的现象给楚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还来不及思考,她拔腿就冲出了教室门,反手关上了门,在门口处脚底好像踩到了什么水渍,脚底一滑,好在扶住了门把手才堪堪没有摔倒。
借着这个机会楚梦顺势扭头看了一眼身后,目前并没有人追出来,不过她也不敢多作停留,在看到小楼梯间没有人的情况下,转身进入了楼梯间。
楼梯间与教学楼别处的明丽的装修风格明显不同,不管教室或是大厅走廊全部都是瓷砖地面,在明亮的吸顶灯的映照下干净的犹如镜面,而这里上下楼梯的台阶还是朴实无华的水泥浇筑成的,把手也只是普通的铁栏杆,头顶的灯泡还是很久之前旋转的灯泡式样,好像在时间线上回退了几十年前的样子。
同时与其他地方的干净整洁也不同,这里的墙皮已有些斑驳,像是水泡过之后的样子,不知道是否有灯光的原因,看上去还有些发黄,楼梯旁的扶手也锈迹斑斑,随手一摸便沾上了一手暗红色的铁锈;
地上有些零零碎碎的纸屑,楚梦拾起一张想要看看上面的内容,却发现字迹已经被水渍模糊了,只能看到氤氲开的墨迹;空气中弥散着灰尘,还有不好闻的气味,一切都昭示着这里很久没有人打扫了。
不过这似乎也意味着很久没有人来过了,对于楚梦来说也就更加的安全,她关上了楼梯间的门,上下检查了一下确认楼梯间没有人影也没有摄像头,点开了系统面板开始查看之前的通知。
首先最上面显示的是一条任务完成提示,
任务一:进入教学楼,在不惊扰到上课老师的情况下进入四年级一班(进度33,进入四年级一班√,老师没在上课当然就没惊扰到啦√)
状态:已完成√
奖励:开启大转盘(请离开梦境世界后回系统面板查看)
看来就算完成了任务在目前世界中也并没有办法领取奖励了,那就只能出去再研究了,楚梦于是点开了第二条通知。
携带非本班校牌进入教室,发现第二条世界规则“串班”
串班:学校规定未经教务处批准不准进入非本班级教室,违规人员请自行前往教务处李老师处接受惩罚,若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后果自负。(规则生效中)
备注:是接受惩罚还是被动接受惩罚,这是一个问题。
“主动和被动有区别吗,还不是都要接受惩罚”,楚梦不禁暗暗吐槽,“不过或者轻重会有区别?”也许主动去就是写封检查之类的,不过想到教室里旋转了一百八十度的脑袋,楚梦瞬间就把这这天真的想法抛到了脑后,就看这些学生的表现,这个学校的惩罚就不会这么简单。
但是即使如此,楚梦还是打算先去教务处看一下情况,因为目前她并不能离开教学楼,根据系统提示的规则一“热爱学习”的时间还剩半个小时。
不过刚刚楚梦也在任务面板上看出,纵使自己被一整个班的同学都看到了,但是任务二并没有显示失败,那这里估计就不是任务中描述的第四教学楼了,只是不知道这是第几教学楼,这座学校有又几栋教学楼。毕竟她在梦境世界中能呆的时间是有限的,若是每栋教学楼都会触发那个热爱学习的规则,那很可能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任务二了。
粗略估计,只是计算完成任务二所需要的的时间就需要每层楼5分钟,七层楼共计35分钟,这还是在完美的没有丝毫意外的情况下计算的,自己进入这个世界已经过去去了有一个多小时,还至少要半小时后才能离开这栋教学楼。
这么想着,楚梦有了一丝时间上的紧迫感,同时还在担心着那个违反规则的处罚的判定,因为并没有给出“自首”的确切时限,自然是越早越好,拖一分被执行惩罚的概率就高一分。联想到教学楼外面的兜帽人影,楚梦担心若是长时间不去会有教务处老师来追她的话,就会对后面任务的完成造成很大影响。
好在楚梦在一楼看过教学楼的布局图,不需要到处去找教务处。教务处离楚梦很近,由于五年级的班级只有五个,因此教务处位于教学楼的一楼,四年一班正下方的教室,她只需要从这个楼梯下去,旁边就是教务处。
既然决定要去教务处走一遭,那么再拖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看到规则中的携带非本班校牌,楚梦这才想起来她手上的卓任的校服上还有他的校牌,对应的是四年级二班。她意识到来自己并没有校牌,若是就这样去找那个李老师楚梦担心对方会发现端倪,于是就把卓任的校服随手搭在了栏杆上,只是摘下了他的校牌,别在了自己的胸前,回忆了一下对方的装束,再认真的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仪容仪表,楚梦就下了楼梯,离开楼梯间来到了教务处的门口。
教务处的门是虚掩着的,楚梦从门缝处探头往里看,只能看到一个个被分割开来的老师的办公区域,不过由于角度问题看不清里面的人都在干什么,多想无用,楚梦伸手敲了敲门,随后便推开了教务处的门。
教务处的老师在听到敲门声后全员都抬起头来,看向了楚梦的方向,不过在视线触及到她的校牌后,又都收了回去,只有一个看不出来年龄的女老师张嘴说道,“卓任是吗?过来,这是你需要完成的义务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