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计策
“……”
看着这封简短的密函,朱棣的内心犹如打翻了五味瓶,什么滋味都有。又好似被割去舌头,什么也尝不出来。
这是他的天下,他的江山,对于兄弟、儿子、官员和武林之间相互明争暗斗作为的帝皇的他有如何不知。
知子莫若父,他很清楚几个儿子的性格。长子高炽生性端重沉静,爱玩乐之物,但若让其执掌帝位则能固守天下。次子高煦生性高傲冷酷,若让其执掌帝位则天下战事不绝,百姓生灵涂炭。三子高燧意志不坚,易受蛊惑。若让其执掌帝位则奸臣宦官当道,天下民不聊生。
长子高炽不是帝位最佳人选他又如何不知,但次子与三子更不是这个料。要不是幼子高爔身患绝症,自幼体弱多病,无法活的长久。否则以他的聪明才智必将成为一代千古帝皇。至于孙子一辈,由于尚且年幼,孰优孰劣不好妄自菲薄。
朱棣早就猜到待自己百年后他的孩子们一定会有一番争斗,但现在猜到了又能如何。难道要大力扶持太子,打压其他的皇子?不,傻子才会这样做。储君位子争斗的凶残是他切身经历过的,他原先就是皇子,更是皇位的有力继承人之一。
单论帝王之术他绝对是侄儿允炆拍马追三年也赶不上的,更别说其他。但在太祖仙逝帝位却传给了这个皇长孙,甚至还为其遗留诸多良策以应对自己在内实力强大的叔伯。至此,只要按照太祖的遗计行事便可稳固帝位。事实上他那允炆侄儿也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但唯独放过了自己这些强大的亲王。
此子虽然能行宽政,得士心,令百官臣服,受百姓爱戴。但却为人过于天真,轻易实行削藩之策,招诸多皇亲国戚反对。即使有太祖当年诸多的苦心栽培和元老扶持也无法挽回,以致最后一败涂地。
血泪之间的教训让朱棣铭感五内。他不想让自己的儿子也像侄子那样。有先人的百般爱护和丰厚的财富,却因为没有权衡大局的政策引起叔伯的强烈的不满而一无所有。
朱棣本来想将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放在日后慢慢解决,毕竟自己还很年轻,没个一二十年还下不了这皇位。有足够的时间为自己几个儿子打算了,不过小儿子提出的计策还是要看看的。毕竟以李茗的妖孽才智相处的计策可不能奇异忽视的。
拿出三张小一些的宣纸一看,原本神色有些凝重的脸顿时一惊,渐渐的有惊愕转变为惊喜。看完一张后有小心翼翼的打开下一张,直到仔细的将三条计策看完为止。
——
“一策修学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今我大明学府以国子监为之最。但国子监掌儒学训导之政,总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凡七学。寻常百姓难以企及,无法做到教化百姓。
儿臣故此提出设立清华苑,以供寻常百姓能受百家之学训导之政,习武、兵、工、医药、艺术凡五学。
不仅如此,还要在各个行省的府、县、镇设立书院。各府设立大学学院三间,各县设立中学学院三间,各镇设立小学学院一间。今后学子将经历小学、中学、大学的锻造才可入清华苑深造。而每年的将由专人前去应试,决定他们是否能升入上级学院。
大学学院中优异者可入清华苑深造,为我大明供百工之人才。”
“二策炼星辰
凡周天星辰有二十八星、宿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共一百三十六星。
恐日后生变,故欲收各方遗孤练成亲兵。同清华苑为星辰之出处,凡死忠与我皇室者即收归帐下。受训者需入清华苑增加学识,入锦衣卫修习技艺,入江湖锻炼心性。凡数载后有成者则授予星辰之名。
星辰不谊多,为奇兵一只,于危难之际佑我大明安定。
望父皇设立星辰山庄,待儿臣离去后以让其管理天下武林,保百姓安定。”
“三策壮兵将
将士乃是国家威慑四方的根本,兵器则是将士屹立不倒的根本。预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民间兵刃并不亚于兵部。神兵山庄与江南霹雳堂,武林神兵利器几乎尽出于此二者。若与之合作研发适宜我大明军队之各系武器,则尽可放心边疆外敌与各地藩王。
此外儿臣手中有一秘方名为百花露,此酒功效乃寻常药酒之数倍。长期饮用可强身健体。此酒材料易得、制作简易,实在是我军家之必备。再陪少林练体之法,数年后我大明将士必将威震四方。令宵小之辈闻之色变。
日后待儿臣寻得药王谷神医相助,集合西蜀唐门之力研制出适合广大将士强筋壮骨之灵药,则父皇安定天下必将如虎添翼。”
——
对小儿子提出的计策朱棣绝对的非常精妙,虽然有些难以办到,但他不得不佩服小儿子的奇思妙想。
尽管信函中没有详细提及,但朱棣还是明白小儿子的意思。自己明面上高调栽培皇太子高炽,但在暗地里低调培养皇长孙瞻基。而且为了今后的局势,自己还必须要培养一支奇兵保护他们免收来自暗处的黑手。
在锦衣卫太过招摇,暗部又不能轻易暴露的时候,小儿子提出的星辰倒不失为最好选择。另一方面,这只小儿子的亲卫队还能助自己管理武林之事,保障民间的安定。
至于新建学府和强化军队,这是强壮国力的良策,朱棣自然是大力支持的。不过虽然这计策很好,但执行困难程度丝毫不亚于治理黄河。先不说在各个行省的府、县、镇设立书院的天价开销国库是否能承担,单是能否招募足够的擅长百工之人当教书先生都是一大难题而且有多少百姓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到这种学院学习百工之术,有条件的家庭都将孩子送到当地的书院,望孩子能够好好读书将来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不过朱棣对这些倒不是很担心,他了解自己的儿子。李茗既然提出来就一定有办法办到,就像前些日子那样。没有绝对把握的话小儿子断不会让暗部的人送密函回来了。
良久,将手中的信递给皇后,朱棣轻轻摇头,感叹道:“仪华,看来茗儿远比咱们想想的更加出色。仅根据朕限制过的资料就能推测到如此地步,其智若妖已不足以形容茗儿了。”
拿过信函仔细阅读之后的皇后徐仪华也心生感叹,这孩子真是一个妖孽呀。身为皇后塔索拥有的情报并不比皇帝少,相反有些特殊的情报是只能靠女子才能获取的。当初她在将暗花借给李茗的时候就对其内部下过死命令,对于某些情报一律不得交付。她相信自己的丈夫也一定像她这么做了,甚至会更加严谨的奖所有不利情报过滤。毕竟做父母的都不想看到孩子们手足相残。
但李茗就根据这些限制、过滤后的情报中发现端倪,并能进行反复推敲找出根本原因,甚至连解决计策都想出来了。这不得不让他们感到震惊。太聪明、太大胆了。就算换成诸葛武侯与郭嘉都不一定能够做到,但这个年方十岁的孩子却做到了。这是何等的妖孽呀!
“接下来陛下打算如何,是先将茗儿接回来么?”皇后徐仪华将书信收好,不确定的问道。
“唉~茗儿这孩子很聪明但也很固执,没有做好的事情他是绝不会放弃的。将他带回来(而不用付出惨痛代价)的人,估计这世间也只有三人能办到。除了这三个人,就算朕去了也不好使。”朱棣语气有些僵硬、甚至还有点有气无力的感觉。
“哪三人?”皇后隐隐才出了是谁,但还是有些不确定。
“第一人自然是皇后你了,第二人则是茗儿的生母,至于第三人就是常宁了。”
“臣妾每日要管理后宫内政,根本无暇出宫。至于茗儿的生母早已病故,更不可能出现。剩下出嫁的常宁现在正是新婚燕尔,又如何能让她去。臣妾倒是觉得茗儿与陛下的感情非常好,难道就不能亲自劝说茗儿么?”
皇后对于皇帝将自己排除在外感到有些意外,她可是很清楚这对父子间的感情,对于皇帝能一纸书信就劝回李茗她可是深信不疑。
“额!”
一提到劝说自己家的老幺,朱棣的嘴角就止不住的抽搐着。不是他劝不动老幺。正相反,根据往常的经验,只要他一纸书信过去,没过多久儿子就会回来。紧随其后就是需要付出惨痛的代价才能搞定的要命账单。
这次的密函实际上并不是求救信,而是防患未然的计策。按照当初的约定李茗必须回来,可按照字据中的条款却没事。因为当初在立字据的时候李茗耍了点小诡计。
当初的字据是李茗写的,在签字前朱棣还仔细、反复的查阅过,发现没有问题后才签下大名,盖上印章。但李茗随后的举动却直接让他狂吐鲜血不止。
而最令人郁闷的是李茗在书写字据前就已经计算好了字体间距,特意将密函二字排到了行首,然后在签字盖章之后当着,对着方的面密函的前面多加了一个关键词,求救。然后身为当事人的朱棣就彻底不淡定了,神情激动的差点没有暴走。
“我累个嚓!你有没有道德呀,不带这么坑爹的!”
虽然仅仅增加了一个词,但意思却完全变了。原本朱棣的意思是只要李茗发出密函给自己就必须回来。修改后的意思却变成了只有求救的密函才能生效。也就是说他从头到尾就是按着对方的意思步入圈套,彻底被人算计了。而算计他的人还是他年仅十岁的幼子,这让他身为成年人的自尊如何摆放。
想到自己被爱子坑爹的种种悲惨遭遇,朱棣有点开始怀疑其人生,神色阴暗的他蹲坐在角落画起了圈圈。
看着一代帝皇竟然抱膝坐在角落里画圈圈,身上挂满了“怀疑人生ing”的进度条,皇后彻底无语了。这得被坑得多惨才会整出心理阴影呀!
真是对极品父子。